近年来,会昌县紧紧围绕“打造新时代‘风景独好’人才港、聚贤庄、康养地,人才创业福地和产才融合基地,建设赣南东部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人才工作定位,打好“和君”“乡贤”两张王牌,大力实施“岚山骐骥”人才引育工程,全力打造氟盐新材料产业人才聚集区,推进会昌政策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五链”深度融合,实现产才融合“1+1>2”聚变效应,人才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打好“和君”牌,加大人才虹吸回流。
一是以“会”为媒,吸引大咖齐聚。紧扣把和君小镇打造成“聚贤庄”这一定位,每年定期举办医学遗传与基因组学能力提升合因讲堂、和君集团高级合伙人年会、证券投资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主办“双招双引”推介会、国家省市研学、清华五道口MBA培训、高端人才国情研修班、3届百家上市公司董秘嘉年华论坛、各级退休干部康养等大型政商活动培训近2000场,吸引包括“国万”人才、500余家上市公司高管在内的超3万名专家教授、政商名流等高端人才来访。
二是以“站”为枢,搭建多元平台。发挥以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为中心,联动19个乡镇人才驿站的人才驿站枢纽作用,定期组织人才引育分队依照企业人才需求,前往粤港澳大湾区等人才资源丰富地区精准引才,拓展人才来会昌创新创业常态化通道。依托基金村、生物科创谷、三度书院等聚才站点,开展金融、科技、数字等领域专项招商招才活动,吸引6家私募基金企业入驻基金村,国际专家沈亦平、朱玉亮领衔的医学基因、生物疫苗等一批人才项目来会昌签约落地,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国盛证券、各级政府等单位合作共建实训基地12个。
三是以“校”为介,深化产教融合。以和君职业学院为抓手,探索“政校行企”产教融合体系,共建稀金产业学院、乾照产业学院、和众产业学院、和鸣体育产业学院、和声戏剧技术学院5个产业学院,成立和君托育校企联盟,丰富产教融合育人载体。以独好会昌乡村振兴学院为阵地,精心打造红色名村梓坑村、和君小镇等校内外现场教学点17个,开发精品课程47门,实现人才“学在实训一线,上课在村里,吃住在农家”,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以和君商学院为渠道,鼓励企业学员到和君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任教,学校教师到学员企业实践培训,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打好“乡贤”牌,打造产才融合样板。
一是织密一张“乡情连心网”。建立更新会昌籍乡贤人才信息库,依托线下驻外工作站、商会、乡贤馆等各类机构组织和线上“会昌乡贤”APP、“两微一端”平台,感召乡贤80余名返乡投资创业。利用节假日引领乡贤实地考察本乡镇民生工程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打消在外乡贤顾虑,化乡情为收益。积极培育乡贤文化,组织精干力量分赴广州、东莞等地开展“乡贤回归共襄发展情系桑梓同心筑梦”系列采访活动35起,采访乡贤50余名,889人纳入乡贤名录,浓厚爱贤尚贤敬贤氛围。
二是拧紧一股“乡贤聚拢绳”。持续深化乡贤回归工程,出台乡贤回归18条政策措施,推动形成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联系服务乡贤的“1+N”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慰问走访、交流座谈等活动,成功推动王明夫、赖声川、温成表、邹新华、李伟华等乡贤返乡创业。举办“三请三回”乡贤恳谈会、乡贤大会等活动并邀请260余名乡贤参加,集中评选表彰11名优秀乡贤并颁发荣誉奖杯及匾额,目前共引进乡贤落地项目78个,其中“5020”项目7个,投资总金额超430亿元。遴选杰出乡贤82名纳入县直接联系人才智库,并担任县级 “振兴发展顾问”,共奖励“独好富硒土地”一年种植经营权612亩,年收益1002万元,带动190余人就业。
三是化身一个“乡音传声筒”。充分发挥在外县籍优秀乡贤的“宣传员”“代言人”作用,动员乡贤协助开展人才项目对接,利用“云联络”唱响对外宣传推介会昌的“好声音”。持续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我为家乡办件事”系列活动,引导60余名乡贤积极行动,解决办理民生实事38件,累计捐赠资金90余万元,惠及群众6000余人。加强乡村两级与本土乡贤的沟通联系,鼓励乡贤深度参与乡村治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与和美乡村建设,共同打造和美乡村。
双牌互融互促,推动五链融合聚势。
一是紧扣政策稳链,助力赣南东部特色职业教育高地打造。在县级原有30余项人才政策基础上,不仅出台了《会昌县乡贤回归创业激励政策实施办法》,细化健全乡贤返乡建设保障,为和君职业学院二期、马术研发学术交流中心(全省唯一马术体育运营基地)等项目建设提供进一步的政策支撑;还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参与制定全市第一个专项政策包《赣州市支持和君职业学院招才引智的若干政策措施》,涵盖引才支持、人才培育、人才服务、招生培训等10个方面,初步形成了综合政策引领、专项政策支撑的和君政策保障体系,全方位保障和君人才的政策待遇,让人才留得安心、干得有劲,助力和君职业学院构建3套特色体系,探索创新区域乡贤教育品牌,打造赣南东部特色职业教育高地。
二是紧扣创新强链,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创业福地打造。积极搭好战略科技平台,深化与赣州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大力推动会昌氟盐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智慧园区创新示范项目和产业大脑项目建设;依托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研究所汪正博士工作站,成立全市唯一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分中心,建成全国第二个、全省首个京东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打造全市首个高标准农业富硒科研基地,共建江西理工-石磊氟材共建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着力建强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搭好产业创新平台,大力发挥肉牛、雷竹产业资源优势,邀请江西师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专家团队来会昌指导调研,在西江镇、庄埠乡等地合作共建产业基地,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带动形成一批优势农林产业人才洼地。
三是紧扣人才兴链,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依托和君小镇建设发展示范,感召赖声川、温成表、邹新华、李伟华、池正阳等一批杰出乡贤反哺家乡建设,在文旅、化工、餐饮、农旅等领域分别打造了集戏剧创作、戏剧演出、人才培训一体的世界戏剧小镇,创办了会昌氟盐新材料首位产业龙头企业江西中氟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了全市唯一一家农业上市企业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了国内首家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建设的唯绿智慧央厨年产12万吨预制菜及配餐一体化项目,创建了小密硒谷富硒产业园等产业新样板。极大地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乡容村貌焕然一新,交通条件日益便利,服务项目相继丰富,一二三产发展迅速,“会昌独好”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创建,“会昌豆干”“啃佬鸭”“金蛋担”等农特产品走俏走红,就业创收机会成倍增加,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全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后半篇文章”。
四是紧扣资金壮链,助力数字金融赋能营商环境建设。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量身打造符合会昌产业实际的财园信贷通、肉牛贷、生猪贷等一系列金融信贷产品,多渠道兑现人才奖补资金2亿余元,及时发放人才资金金融信贷、兑付惠企政策资金近5亿元,惠及超800家企业。定期组织企业家参加和君证券培训,举办会昌金融人才培训班,提升人才上市知识和运作能力;举办政银企对接会,13家企业与11家银行现场达成20亿元信贷资金合作意向。利用“赣州智慧金融平台”数字技术高效便利银企对接,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优化完善营商环境建设。
五是紧扣产业活链,助力首位产业人才集聚区打造。抢抓会昌氟盐新材料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市级战略的帮扶机遇,深度结合县委书记领衔人才项目,通过聚焦首位产业招才引智、推进科创飞地建设、加快建设数字大脑等14条措施,加速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引育实效。利用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建立的工作对接和长效合作机制,探索合作新型模式,积极推动驻大湾区科技人才飞地建设,大力争取企业研发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创聚才平台落地会昌。举办2023年全国氟新材料高峰论坛暨技术对接会,邀请国内外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200余人进行探讨交流,聘请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仕正等10位知名专家学者和顶尖大拿为会昌氟盐新材料首位产业特聘专家,推动产业领军人才和研发专家团队齐聚会昌开展人才培养和成果交流,加速打造首位产业人才集聚区。(中共会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蓝晓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