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农村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带病入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严重违反入党程序”等问题,会昌县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全链条监管,坚持问题导向、细化工作措施、持续靶向发力,健全发展党员“五项机制”,做实做细发展党员工作,助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提质增效。
严把“政治关”,建立发展党员政审负面清单制。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政治标准,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建立不符合党员政治标准的10项负面清单,为发展党员工作划出红线、列出禁区。把政治标准审查融入发展党员工作各环节、全过程,采取谈心谈话、走访调研、一线考核、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查阅档案、部门联审、分析研判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甄别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政治素质和表现。
严把“人情关”,建立村“两委”干部近亲属入党提级审查制度。为阻隔“近亲繁殖”,斩断“裙带关系”,凡与村(社区)“两委”干部有近亲属关系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村(社区)党组织必须以书面形式向乡(镇)党委、城市社区党工委进行书面报告,经乡(镇)党委、城市社区党工委审批同意后,方可召开支委会研究讨论。拟接收的预备党员要经乡(镇)党委审查通过后报县委组织部预审。对乡(镇)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之间存在上述近亲属关系的,在涉及入党申请人的培养、推荐、审批和政审时,一律采取回避制度,即发展对象的近亲属不得担任其入党介绍人(培养联系人),且不参与考察。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时,乡(镇)党委、城市社区党工委派组织、纪检干部参加会议,对会议召开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指导,确保与会党员人数和会议程序不出问题。全县12名村干部近亲属发展对象已完成乡镇党委考察及组织部门备案工作。
严把“过程关”,建立“红色导师”帮带机制。出台《关于建立“红色导师”帮带机制发展农村党员工作的通知》,在19个乡镇选聘了123名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责任心强、党务能力过硬的优秀正式党员担任发展党员“红色导师”。实行“红色导师”帮带机制,采取“1+N”结对帮带模式,负责全程跟踪培养当年度计划发展的农村党员,对人选、程序、材料从严把关,并督促提醒村党组织和入党介绍人履职尽责,切实加强对党员发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实行“红色导师初审、党委复审、县级终审”三级审查机制,对发展对象审核不合格的不予发放入党志愿书,对列为发展对象之后一个月之内没有开会接收其为预备党员、预备期满一年未及时开会研究转正的进行实时预警,对材料填写不规范、档案资料不齐全的退回各乡镇整改完善。
严把“政审关”,建立县级执法执纪部门政审联审制度。在支部大会接收预备党员前、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前,县委组织部每个月会同纪委监委、政法委、公安、检察院、法院、信访等部门,对新发展党员开展政审联审工作,破解“带病入党”问题。针对政审联审中发现的问题,按照问题性质、情节轻重、党员发展相关政策、党员日常表现进行综合研判,分别做出暂不发展进一步考察培养、延长预备期、取消转正资格等决定,切实将监督从“事后追责问责”转为“事前防范预警”。今年以来,完成新发展农村党员县级联审156人,完成转正党员县级联审220人。
严把“转正关”,建立预备党员转正提醒机制。为防止预备党员逾期未转正问题,建立预备党员转正提醒机制。由县委组织部建立并及时更新全县预备党员台账,每季末根据台账,对预备期满或已逾期未转正的预备党员,下发“提示预警函”到各基层党(工)委,督促基层党组织及时办理预备党员转正手续。要求各基层党(工)委及时将新转入的预备党员、延长预备党员预备期、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等情况及时报县委组织部,将预备党员转正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对可能逾期转正的预备党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中共会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蓝晓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