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党建理论

学习交流|百年大党与中国之治:三个维度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浏览:4030 次 发布时间:2021-05-08 11:09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力量之源

    一个政党的成功与否固然与其自身力量的强弱有关,但从马克思主义观点说,任何政党的本领大小都不能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世界政党政治的实践告诉我们,脱离了人民就意味着游离于社会之外,这样的政党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可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组织规模很小,力量非常薄弱,在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要站住脚跟十分艰难。但是,中国共产党很快找到了自身发展壮大的路径,就是必须走向群众。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建设“大群众组织”的目标,强调“我们的活动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这个理念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思想遵循和行动逻辑的基础。人民立场、群众路线、党的宗旨和作风、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都衍生于这个理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经历了极其困难和艰辛的奋斗。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的残酷环境所束缚,长期处于秘密状态使党员和干部必须在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中求生存、谋发展。对此,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有着清醒认识:“我所代表的是群众的血中血、肉中肉,我与群众是不能分割的”“群众的力量是我党的最后依靠”“没有群众,共产党就没有力量”。毛泽东同志把人民群众形象地比喻为“铜墙铁壁”,认为只要获得人民的支持,我们党就能形成战无不胜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多次遭遇失败和挫折,每一次渡过难关、战胜危机、实现转折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取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的伟大胜利,没有人民群众的帮助是做不到的。

    中国共产党掌握全国政权后进行国家建设,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实践,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的实践,继承历史传统,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路径依赖和力量依托。1956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全体会议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历史新高度强调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党中央部署开展的历次整党整风中,都贯穿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要求和内容。改革开放时期,党中央反复强调脱离群众是党执政面临的最大危险,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部署是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我们党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揭示了人民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力量之源。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治国理政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深刻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因为有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走过辉煌历程,取得伟大成就”,“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这些重要论述,正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办成近现代中国别的政党或政治力量办不成的事情的最到位的诠释。

    从严管党治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载体之硬

    百年历史进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是自然而然地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从创建至今发展到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结果。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执政,党的组织达到相应的规模固然是必须的,但始终保持先进政党的质量则是更为重要的任务。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密码,答案不是因为其党员人数多,而在于其建党质量高。

    政党组织是一个实体,它以党员、干部、机构等组成进行活动和开展工作的载体。政党运行除了需要具备形式上的载体之外,还必须通过信仰、章程、纲领、制度、纪律等来保证载体发挥作用。这就是政党必须加强建设的机理,它告诉我们,政党形式上的组建只是完成了外壳的搭建,能不能发展、是不是强健,则必须通过内核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不管是党员人数少的时候还是组织规模大的时候,从严管党治党锻造了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党组织的“硬朗身板”,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提供了保证。1939年,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建设称为一项“伟大工程”,这一深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高度的思想自觉,以延安整风运动为标志,党的建设按照“伟大工程”的要求,形成结构性的建设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新布局,作出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的重大部署。

    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表现在深刻认识和把握规律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认识和把握规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赢得了主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党中央要求全党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造,以最新的思想成果武装全党、团结人民、引领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这些被树立起来的党的指导思想以丰富的内容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使我们党拥有了应对挑战、战胜风险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强大武器。

    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表现在勇于自我革命方面。从建党起,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使命就落在中国共产党肩上,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成为伟大社会革命的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改造客观世界的艰巨任务。完成这样的使命,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中领导伟大社会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必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中形成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敢于正视内部问题和矛盾,及时发现、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与党内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从世界政党的范围看,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具备勇于自我革命精神的政党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正因为此,中国共产党才能以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状态形成经久不衰的韧劲和耐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世界风云激荡和中国近现代社会嬗变中,有很多政党昙花一现,成为“过路客”被历史所淘汰,还有很多政党虽然维持时间较长,但却陷入停滞的困境和衰落的泥潭。它们之所以遭遇这样的结局,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疏于自身建设,仅有组织载体的外壳就难以避免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是因为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走在时代前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谋略之道
    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表现是感悟时代的自觉性,只有对时代主题、时代特征、时代要求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形成行动的自觉。一个对时代变化反应迟钝的政党,必然是历史淘汰的对象。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一个真理。传统中国从原先的世界领先地位到落后于世界,就是因为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转换缺乏时代的感悟,结果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代价被世界潮流所抛弃。鸦片战争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致力于救国救民,试图追赶时代,使中华民族跻身世界民族之林,但总是不能达到目的。即使是孙中山先生,也因阶级和历史的局限而没能办成想办的事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创造了推翻几千年封建帝制的伟大业绩,但中国依然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黑暗困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选择社会主义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就是对俄国十月革命昭示“二十世纪新潮流”的感悟,认为这是“不可当(挡)的潮流”。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这种时代感悟力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基因的红色质粒,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进行创新是感悟时代的自觉行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以勇于创新的思想和实践表现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性。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没有可以效仿的模板和照搬的经验,做的都是别的国家和政党没有遇到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于它善于把握历史大势和世界潮流,以不断创新引领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创新成果,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中国道路形成的创新成果。我们党以与时俱进的创新而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国家因执政党勇于创新的思想和实践而一步步赶上了时代潮流,我们的民族在不断创新中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时代风云变幻中勇往直前,就是因为它具有其他政党不具有的创新品质和创造能力。

    中国共产党以创新品质办成的许多大事令世人惊叹。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大地上呈现的百年巨变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创造力和领导力。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以日益强大的国家形象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等等。这些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让全世界看到的是人类社会奇迹的创造。这样的奇迹“前所未有”“世所罕见”“惊天动地”,党和人民引以为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他要求全党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既是新时代加强党自身建设的要求,也是我们党百年历史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是因为它把先进的政党本质与创新的民族禀赋相统一,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从而不断带领中国人民大踏步地前行。

    中国共产党百年走过的路极不平凡,历史进程坎坷艰辛。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不懈奋斗中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沉淀下来的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来之不易,值得百倍珍惜。充分利用好这笔资源,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后再出发,以坚强有力的领导和既定的战略部署,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砥砺奋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来源:《人民论坛》4月下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学习交流|百年大党与中国之治:三个维度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