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党建理论

五个维度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要求

浏览:40201 次 发布时间:2022-11-23 10:41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要求博大精深,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进一步加深理解,须注重从“三个务必”、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和方法论、法治保障五个维角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要求。

       1 把握好“三个务必”的内涵要求、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大会主题之后,紧接着提出了“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的伟大号召。“三个务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加强作风建设、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鲜明立场,体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我们须从三个维度深刻把握好“三个务必”。

       从第一个答案到第二个答案的历史逻辑把握好“三个务必”的内涵要求。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过程,与我们党从第一个答案到第二个答案的探索紧密关联。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为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探索出了两个答案: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的第一个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自我革命”第二个答案。在70多年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为此,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表明了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我们党的高度清醒。“两个务必”的践行,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征程。如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新要求,表明我们党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华章。

       从新时代的使命要求牢牢把握好“三个务必”的核心要义。一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强调“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自觉的历史主动性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二是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全党必须继承和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方能不断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三是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历史表明,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通过党和人民不断斗争取得的。当前,我们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更加需要强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终赢得斗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未来奋斗目标任务牢牢把握好“三个务必”的实践要求。党的二十大确定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这一党的中心任务需要全党同志牢记“三个务必”,砥砺前行奋进新征程,谱写新时代绚丽篇章。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中心任务和使命,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实现既定目标,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革命精神,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敢于走上坡路、开顶风船,坚决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鼓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 从“五史”深刻领悟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重要论述是从大历史视角出发,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放到“五史”的历史坐标中考察,彰显了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我们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和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在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就是不断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推进伟大工程建设的历史。一方面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在革命时期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建设时期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带领人民奋力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新时代十年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具有标志性的伟大变革。另一方面是党的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革命时期,我们党找到了通过“民主”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在新时代,我们党又找到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谱写了质量建党强党的新篇章。可以说,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无愧为党的百年历程中新的里程碑。

       在新中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起点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十年,我们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了新中国史上的壮丽华章。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在政治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文化建设上,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在社会建设上,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步入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美丽中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同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以及推进祖国统一等领域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这些充分表明新时代十年是新中国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时代十年,我们党站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理论层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在实践层面,一系列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实现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在全面深化改革上,确立起了各领域的基础制度框架,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在全面扩大开放上,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社会主义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世界社会主义发展500多年,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从遭遇曲折到奋起振兴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努力,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强大生机活力,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功,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瑰丽的文明形态,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的一批批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探索,但最终归于失败。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革命斗争,从根本上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面貌。从党的一百多年奋斗历程来看,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都是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性事件。其中新时代十年,党带领人民在中华大地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可以说,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辉煌。

       3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向世人发出的政治宣言,充分彰显了经历百年奋斗、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的中国共产党,对初心使命的坚定执着和对发展道路的坚定自信,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决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现代化是由生产力社会化而引发的世界性发展潮流,然而世界上并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每个国家国情及所处历史发展方位不同,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也不一样。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特有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只能而且必然选择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发展大势,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浴血奋斗、建立新中国,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也开始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创新实践。我们党成功开创、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开始引领时代。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选择。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坚决不走老路、邪路。

       深刻把握精神实质,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转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和现实。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属性,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国国情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引领和支撑保障的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所彰显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中心内涵和基本路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持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党百年奋斗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开创和发展的根本成功之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创新性实践,面临的艰巨任务和风险挑战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提出的大量理论和实践课题急待我们去回答和解决。必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根本政治立场,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善于把握历史主动,担当时代重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胸怀天下精神和世界视野去观察时代、思考问题,深刻洞察人类发展大势,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全球治理和发展发声发力,更好地服务世界、造福人类。

       4 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要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作出了明确概括,提出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我们要学好用好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把这一伟大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其世界观与方法论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坚持真理的源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本质要求,自信自立是马克思主义秉持的精神气质,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要求,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鲜明特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抱负。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秉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要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符合中国具体实际。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蕴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实践中正确运用的结果。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这一伟大思想及其蕴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蕴含着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迪和理论营养。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这一伟大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深厚的精神支撑与思想根基。

       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治理原则。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胜利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已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踏上新征程的信心与决心。新征程上,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闪耀着真理光芒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克服艰难险阻、突破藩篱障碍、攻克困难堡垒、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提供了治国理政的原则思路与智慧启迪,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聚力赋能。只要我们科学把握这一伟大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神实质,学好用好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一定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5 以法治保障推进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充分发挥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的保障作用。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充分体现法治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上具有固根本的保障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重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从来没有动摇,中国共产党章程写明了这一点。修改后的新党章明确规定,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从法治层面确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对夯实公有制基础和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有固根本的重要作用。对“两个毫不动摇”的任何动摇,不仅会影响甚至损害国民经济发展,而且会影响甚至损害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同时还会严重侵蚀和损毁党执政兴国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新修改的党章为我国民营经济主体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送上了“定心丸”,也为推进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充分发挥法治稳预期的保障作用。推进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有效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意味着新时代我国在外资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权益保护等方面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给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创造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市场空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城市治理的实践表明,法治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好坏的关键指标。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发挥好立法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我国基本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主干、以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为支干的优化营商环境法律体系,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进而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充分发挥法治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推进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好法治对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具有的利长远保障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针对民生这一重点领域立法,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14亿多人的民商事活动提供了百科全书式指引;针对新兴领域立法,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备的法律制度,填补空白点、补强薄弱点;针对涉外领域立法,先后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反外国制裁法等,相关制度不断完善,为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坚实的涉外法治保障。

       (本文系广西2022年度共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立项项目《多维度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要求》研究成果;执笔人分别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韦日平;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办主任、研究员何成学;中共广西区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许进品;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谭英俊;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陈发桂)

       来源:广西日报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五个维度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要求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