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党建理论

共产党人的“无我为民”之信仰

浏览:58272 次 发布时间:2022-12-27 17:02

       人类的历史,只有将“认知线”拉长才能窥见其中的本质和规律。在起起伏伏和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中,强大的经济与军事貌似主导着一时的兴衰,但只要将目光放远就不难发现,真正决定历史方向与最终结果的往往是文化与文明的方向与境界。在人类政党文化诞生之后,政治的本质实际上是文化高度的一种选择。不难看出,那些选择了“实力”与“利益”的政党,可以兴盛一时,但终究会因为文化境界的低维而成为自己的掘墓人。这是另一类的历史周期律,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重大发现。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与政党的兴衰,也在实证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列强,即使经济与军事再强大,但因为政党定位和选择的文化低维,强大的经济与军事也正在推动着其走向衰败的进程。

       中华民族历经各种磨难,依然呈现出生生不息的勃勃生机,也正是中华文明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无我为民,应势而变,与时俱进”的文化基因所驱动的结果。这一历史逻辑,也是世界上那些兴盛一时的民族与国家,最终走向衰落的历史推手。

       人类历史学家研究发现,两千五百年前人类创造了一个文明的巅峰——“文明轴心时代”,而中华文明则是那个时代的一盏明灯。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者,从中华文明中继承了“无我”的哲学智慧,又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入到中华文化中,用百年的社会实践完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结合,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为人民服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做人民公仆”作为政党的信仰,实证了政党先进和文明信仰的力量,缔造了新中国蓬勃发展、愈挫愈勇、战无不胜的文化大势!

       经典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被世界誉为世界文化史上第一位东方哲学家的老子,以其五千言的《道德经》,将中华文明的哲学智慧提炼到了哲学的巅峰状态。这不仅影响了后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中华文化的繁荣,也推动了世界哲学思想的演进。世界级的一些名人或者领袖,往往都会在重要的演讲中引用老子的思想,足见老子思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如黑格尔、莱布尼茨等都对老子《道德经》的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漫长的历史中,《道德经》一直被视为“帝王学”的标准教科书。在现当代,《道德经》也被视为领导科学的圭臬。《道德经》之所以在人类文化史上赢得如此至高的地位,源自于《道德经》的一个核心的思想贡献:天道至上,人类不可违!唯有无我,方能合于天道!在《道德经》中“无”字出现了101次。老子用“无”,核心的指向是“无名、无欲、无为、无知、无私、无身、无物、无状、无功、无极、无执、无失、无誉”等含义。若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无我”。老子所阐释“无我”思想,是哲学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融合,是人类智慧的高维设定,也是对人类达到“天人合一”之“合道”状态的最核心的法则:唯有无我,方能合道!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老子提出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著名论断,为历史上的帝王之人格定位明确了圣人般的高度,也为后世的领导学确立了哲学的至高境界。在《道德经》中,老子通篇都在演绎着“天道至上,无我合道”和“无我无私,一心为民”的圣人智慧逻辑。毫无疑问,不管是对于历史上的“家国天下”还是后世的“政党文明”,乃至于“领导哲学与科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无我”思想的解析与建构

       在人类历史上,“无我,无私,无欲”的思想,一直挑战着常规的认知,因为没有达到足够智慧高度的人们往往都被困在“为我,自私,嗜欲”的思维模式中。古人云,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当一个人深陷“为我,自私,嗜欲”的欲海中时,就会视野狭窄,就会与人争利,就会深陷痛苦,就会失去生命的灵性。若是对自己深陷欲海和贪婪无度缺乏自知,就会向着痛苦的,甚至是邪恶的深渊滑落。纵观古今中外,无数社会精英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还有无数人正在努力的奔向这样的一个深渊!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精英完成了自己的文化觉醒,升级到了“无我,无私,无欲”与“为他人之‘大我’、为天下之‘无我’和‘节制自我私欲’”的“神圣模式”中。古人之“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一个个中华优秀儿女无我无私无欲的伟大情怀!无数的中华英雄和仁人志士,舍己为人,为民族存亡而奉献生命,用他们光辉的人生书写了中华不屈的意志和崇高的境界!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三章中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很显然,老子用“无身”来说明“无我”,说的是去除个人私欲,将自己奉献给天下,则可祛除个人的祸端,创造伟大的人生。伟人百年前的一篇雄文《心之力》更是唤醒浑噩之徒的警钟:“请问周边,还有几人执著于真理?还有几人探求于本源?一句开心就好,便甘愿随波逐流;一句事不关己,便通行四海愚夫;一句莫谈国事,便据民权为私器。孰不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试问为天地立心何以立?为生民立命何以立?为往圣继绝学何以继?为万世开太平何以开?”“今愚者忘本堕渊,竟争先自掘其坟,却不思危亡之计。苟活于当下,遗失神圣之使命,忘却民族之重任;背离于真理,违逆人本之慧根,蔑毁先民之道德;醉心于享乐,不知当世之惊变,甘当媚外之洋奴;沉迷于自我,罔顾危机之四伏,轻信魔盗之谗言!故西方强盗可肆意侵杀、奴役中华。普看当今,世界格局风云激荡,人类文明之前途扑朔渺茫,天下苍生之幸福岌岌可危。虽有科技带来物质之充足,仍难满人欲之巨壑,各派皆为私利而竞相奔走,人人皆被牵入滚滚洪流。”

       在中华文化“无我无私无欲”这一问题上,一些利欲熏心又不学无术之人,往往用自己的无知与曲解去攻击中国古圣先贤的思想,其中,尤以对宋朝理学家朱熹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谬批为典型。反对朱子这一主张的人,望文生义,将字面意思与自己经验中的低维认知进行错位的联想。实际上,朱子对“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早就有很精彩的对答。人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朱子答:“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卷十三)“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十二)理学代表人物程颢和程颐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这里所谓“灭私欲则天理明”,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朱子又强调:“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朱子语类》卷七)由此可见,古圣先贤所主张之“灭人欲”,实际上指的是要灭除超出生命需要的、不断膨胀的、奴役人的精神的过分的私欲。这个道理之简单就如同“吃多了容易生病,占多了容易招祸”。

       在《礼记·乐记》中,也曾有对这一命题的解读:“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此处所谓的“灭天理而穷人欲者”,就是指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者。

       人心如能走过“小我自私”“自恋纵欲”的状态,跨上“无我无私无欲”的高峰时,就走到了大德与智慧的门前。众所周知,中华文化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理念,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说:“三代之得天下也,得其民也;得其民者,得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焉而已。”如何才能得人心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中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智慧的独到逻辑体现在最后的结论上:“无私成私”。当然,这可不是什么权宜之计,更不是什么阴谋,因为“成私”这样的文字表述已经不是世俗常规认知中的含义,而是“成就大公”的意思。接着,老子在第十九章中更加明确地说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领悟了天道人道的圣人老子,在第四十九章中更是旗帜鲜明的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至此,从“无我”到“无私”再到“为民”,古代圣贤就建构了“无我—无私—为民”这样一个智慧与政治的逻辑。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人类和历史文明的命题上,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最为智慧的选择!

       圣贤智慧的启示

       毫无疑问,人类近百年历史中最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研究也是日趋热烈。最终,西方的专家竟然有了让他们惊讶不已的三个重大发现: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入了揭示人类社会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选择的竟然是圣徒般的人格定位,这恰恰又与西方国家政客貌似虔诚的信仰他们的宗教但又陷入名利漩涡而不能自拔形成了鲜明对照;二是作为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远远超出了关于政党“为一部分人谋利益”的传统定义的边界,这又与西方政客嘴巴上不断宣扬“民主平等自由”但又被利益集团绑架并制造着贫富分化和加深社会矛盾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照;三是中国共产党已经超越了世界上的所有政党,开创了人类政党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而这恰恰又与鼓吹自己政党文明但又停止了自我文明进化的西方政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黑格尔的另一句名言是:“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不读历史、不懂历史的人来说,可谓是振聋发聩的警言。但对于创造新的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黑格尔的名言就要大打折扣了,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不仅仅从中国历史中汲取了教训,而且还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正如毛泽东主席在七十多年前给出的答案:“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七十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思想,从而为我党保持持续的先进性找到了第二个答案:“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管党治党的成功经验,审时度势地提出依靠自我革命探寻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由此创造了新时代管党治党的突破性的思想成果。“自我革命”的思想,也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新的挑战面前始终保持“无我而合道”“无私而为民”“无欲而为人类”的思想法宝。

       “小我必私,私滥必毁”“无我方能承担大任,无我才能避免灵魂堕落,无我才能成长合道的智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性选择,也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障,也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实现光明和荣耀人生的人格定位。

       (作者:齐善鸿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国学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共产党人的“无我为民”之信仰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