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党委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的职能部门,必须扛起责任担当,紧紧围绕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优化年轻干部成长链,保干部队伍薪火相传、基业长青。
规划引领、选当其人,放宽视野“选苗”。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涵养年轻干部源头活水,首要固本浚源,既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干部队伍建设长远要求。组织部门要增强战略思维,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篇布局,科学统筹年轻干部当前与长远、结构与功能、数量与质量等关系,持续拓宽选“苗”视野。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及领导班子配备需求,做好“十四五”期间和2035年干部队伍建设远景规划,常态化开展调研走访、摸底调查、现状分析、综合研判、发展预测,分类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构建“持续发现—提早储备—动态补充”的选人用人链条。在制定干部队伍发展规划、领导班子换届政策时,明确年轻干部配备目标要求,通过制度性引领、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确保年轻干部队伍在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实现“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
育得其法、培优赋能,精耕细作“育苗”。年轻干部初入职场,犹如新栽小苗,根不深、叶不茂,厚植成才沃土,方能根深蒂固。要将政治历练作为年轻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强化凝心铸魂,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的首课、主课,引导年轻干部感悟思想伟力、体悟真理内涵,补齐党性锻炼、政治历练的短板,提升应对重大挑战的底气。通过周二夜学课堂、分享论坛、“党性体验”等活动,帮助他们在工作起步阶段打牢政治上的“第一根桩”。建立“成长导师”“结对联系”等制度,深化“青蓝携手、接力奋进”成长计划,安排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对年轻干部传经验、帮业务、带作风,以“传、帮、带”帮助年轻干部升格局、开眼界、强本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解决能力短板、经验盲区为重点,组织“年轻干部大讲堂”、培训班等活动,集中晒实绩、话成长、促提升,全方位提升年轻干部素质能力。
注重实践、用当其时,精细管理“壮苗”。培养年轻干部,“用”是关键。既要遵循其成长规律,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给他们健康成长搭建舞台,更要打破“隐性台阶”,为他们担当作为撑起腰杆,让年轻干部在干事创业“黄金期”、在重点工作岗位展现才华、施展抱负。实施“研训一体、炼用结合”的历练机制,分门别类制定墩苗计划和培养措施,通过任职式墩苗历练、挂职式提升磨练、抽调式交流锤炼,把年轻干部放到矛盾多、任务重、困难大的岗位,在改革发展、服务群众、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炼,多接一接“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对表现不佳的及时调整,让表现好的“出众”、熬不住的“出局”,防止“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推动年轻干部真正成为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栋梁之材。
密切跟进、管住其要,修枝剪叶“蹲苗”。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幼苗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仅需要培土施肥,更需要修枝剪叶、祛病防虫。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也是如此,不能任其“野蛮生长”,要以制度约束,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以纪律规矩的“利剪”为年轻干部修“枯枝”剪“烂叶”,不断深化监督内容、拓展监督范围,既关注工作圈、又关注社交圈,既抓八小时内、又抓八小时外,织密监督网络。开展多形式、重实效的组织生活,梳理年轻干部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印发“精神体检单”,“帮带导师”定期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及时了解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和生活状况,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达到治未病去微疾的效果。健全年轻干部选拔专项预审、成长监测预警体系,通过“一苗一策”等模式有针对性地给年轻干部减压鼓劲,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在“管”上保持温度。(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