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党员风采

张著海:板山村里的“领航灯”,照亮乡村振兴路

浏览:80898 次 发布时间:2025-03-18 16:26

编者按:

在黔东大地的印江自治县新寨镇,有一个如诗如画的板山村。连绵青山,似大地忠诚的卫士,静静守护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广袤田野,每当微风拂过,农作物便如绿色的波涛般层层翻涌,诉说着丰收的憧憬。在这片洋溢着生机的土地上,张著海,这位板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宛如一盏熠熠生辉的领航灯,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乡村发展的满腔热忱,照亮板山村迈向乡村振兴的奋进之路。

筑梦序曲:青涩起航,埋下梦想火种

1994年,年轻的张著海踏上了村干部的岗位,这一坚守,便是近30年的漫长岁月。时光染白了他的双鬓,却从未冷却他那颗炽热的初心。在他心中,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一切行动的指南;理论和政策法规,是引领板山村发展的 “指南针”。

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张著海,总会在昏黄的灯光下,翻开文件和书籍,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那些晦涩难懂的政策条文,他反复研读,逐字逐句琢磨,遇到不解之处,便拿起电话向镇上的领导和同事虚心请教,一聊就是许久。走村串户的间隙,他也不忘在兜里揣上学习资料,稍有空闲便拿出来研读。他常说:“只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懂弄通,我们板山村的发展才不会走偏路。”

在他的带动下,板山村的党员干部们纷纷响应,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学习心得,激烈讨论如何将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张著海的引领下,板山村的党员干部们紧密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板山村的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根基。这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犹如基石,稳稳支撑着板山村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稳步前行。

实干奏鸣:勇立潮头,划动发展巨轮

曾经的板山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为了改变这一困境,张著海化身不知疲倦的拓荒者,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用实干为板山村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张著海四处奔走,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他的足迹遍布各级部门,无数次的沟通协调,无数次的碰壁,都没有让他退缩。为了能争取到更多支持,他不知疲倦地讲述板山村的现状和发展潜力,磨破了嘴皮子,跑断了腿。终于,希望的曙光降临。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在板山村的道路两旁亮起,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照亮了村民们回家的路;一条条平坦宽阔的联户路、通组路和产业路蜿蜒在村庄之间,仿佛大地的脉络,让板山村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翻修后的灌溉沟渠,恰似银色的丝带,滋润着田野里的农作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板山村的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张著海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他积极争取资金,从村民手里流转了64亩良田,牵头成立了板山村水产养殖场。创业初期,困难重重,资金紧张、技术缺乏、市场开拓难,每一个问题都如巨石般压来。但张著海没有丝毫退缩,他亲自学习水产养殖技术,每天泡在养殖场里,仔细观察甲鱼、鲤鱼等的生长情况。喂食、换水、查看水质,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如同照顾自己的孩子般细心。养殖场逐渐走上正轨,年产值在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还带动了60余人次的群众务工。2022年,他又争取资金11万元,将村原闲置的小学教学楼改建成酸鱼加工厂,成功延展了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链条。如今,板山村的水产养殖和酸鱼加工产业已经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产品远销各地,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了让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张著海在富民产业发展上绞尽脑汁。他深知,产业是致富的根本,只有发展适合板山村的产业,才能真正实现村民增收。他带头深入调研,走村串户,与村民们促膝长谈。在村民家中,他坐在简陋的板凳上,拉着村民的手,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一聊就是大半天。召集群众召开会议时,他总是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村民的意见,哪怕是最微小的声音,他也认真记录。结合板山村的实际情况,他决定将产业发展建立在支部上,充分发挥党员和种养殖大户的带头作用,支部积极为种养殖户对接销路。

在他的带动下,板山村的种养殖业蓬勃发展。普通党员张江海第一个带头发展商品猪养殖,如今,全村商品猪养殖大户已有22户,存栏商品猪达1000余头;村民张羽刚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扩大养牛规模,存栏肉牛达300余头,全村现有肉牛养殖大户12户,存栏肉牛达680余头。张著海还积极动员村民发展种植业,种植大户陈宗财发展板栗200亩,周明发展黄心李300亩、蜂糖李100亩,吕圣彪发展中药材 100 亩,还引进产业大户发展山桐子600亩。如今的板山村,山上山下,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产业景象,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曾经为生计发愁的村民们,如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逢人便说:“是张支书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

张著海还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旅游。他积极争取“神仙谷”开发项目,引进能人成立了板山神仙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动员全村人参与旅游发展。为了打造旅游基础设施,他四处奔波争取资金320万余元,建设了人行栈道、停车场、文化长廊、山门、观光亭等。如今,走进板山村,仿佛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人行栈道在山间蜿蜒,游客们漫步其上,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停车场里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车辆,见证着板山村的热闹;文化长廊里,展示着板山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游客们深入了解这片土地;山门高大雄伟,仿佛在热情欢迎每一位远方的客人;观光亭里,游客们驻足远眺,将板山村的美景尽收眼底。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游客们在这里欣赏自然风光,品尝农家美食,体验乡村生活,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板山村的村民们都说:“是张支书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打心眼里感激他!”

廉洁奠基:严守底线,播撒清风正气种子

在带领板山村发展的过程中,张著海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廉洁奉公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深知,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是为自己谋私利。

张著海经常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断增强自身的防腐意识。他常说:“廉洁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只有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身边的人。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资金使用,他都坚持公开透明,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事,绝不允许任何违规行为发生。

他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言行,从细节上审视自己。在村里召开会议时,他总是提前到达会场,认真准备会议内容,将每一个议题都梳理得井井有条;在处理村民事务时,他始终保持耐心和热情,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哪怕是最琐碎的小事,他也会认真对待,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他的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在他的影响下,板山村形成了风清气正的生态,干部们廉洁奉公,村民们积极向上,为板山村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追梦新篇:矢志不渝,勾勒未来蓝图

在张著海的带领下,板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村集体经济账户余额达6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5200元。板山村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如今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张著海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2017年6月,他被县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19年5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铜仁市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11月,当选为新寨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面对这些荣誉,张著海没有骄傲自满,他深知,板山村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4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积极争取200万元,搞特色小寨建设,同时广东姜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入驻板山村。该公司聚焦林下经济,大力发展鸡苗孵化、蛋鸡养殖等多元业务。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张著海每日都要到山顶林下养鸡场,询问项目进展情况,协助解决遇到的问题。他穿梭在鸡舍之间,仔细查看鸡苗的生长状况,与技术人员交流经验,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经过几个月的建设,目前2万羽种鸡已上栏,产业全面步入正轨。板山村的产业更加丰富多样,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如今,张著海对板山村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说:“下一步,我将继续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围绕乡村振兴‘两高’、‘两宜’、‘两富’的要求,持续抓好产业发展、群众技能提升和乡村治理工作,最终达到和美乡村的目的。”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就像吹响了板山村继续前进的号角。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张著海就像一面旗帜,飘扬在板山村的土地上,引领着村民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张著海的带领下,板山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高洋)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张著海:板山村里的“领航灯”,照亮乡村振兴路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