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林工作照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彭海林 笔名海岭,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7月28日出生,现年59岁,祖籍湖南邵阳 。1986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随后在甘南合作一中任教三年;现任兰州市公安局政治部副处长,二级高级警长警长。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甘肃省公安作协副主席,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兰州市作协副主席。习文从警三十余载,现已有八百多万文字面世。著有公安纪实文学作品集《阳光下的罪恶》、甘肃首部打黑纪实文学专集《苍剑屠狼》、甘肃首部禁毒纪实文学专集《地狱无路》、甘肃省首部经典刑事大案录《一线搏弈》、甘肃省首部经典经济大案录《金色绞架》等。
代表作为《省城公安》(上、中、下);《省城警察》上、中、下。
描写保护国宝大熊猫的纪实文学作品《国宝第一案》被改编成同名18集电视剧。
2018年甘肃本土大电影“丢”系列三部曲担纲之作“丢人”改编自作者《地狱无路·在生命禁区的万里追捕》,系此剧编剧之一
其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
图|代表作《省城公安》(上、中、下)
全国基层党建网:海岭老师,作为一名公安作家,你是如何讲好党的故事,如何讲好甘肃公安故事?
彭海林:臧老师,你好!首先感谢基层党工委近距离采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尤其对于公安民警来说,以铸忠诚警魂为根本,以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为重点,牢记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这“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把握对党忠诚这一政治灵魂,对党做到绝对忠诚!为公安事业写作,对我来说是义不容辞!一个个特别深刻的印记就是,写作特别是公安纪实文学的写作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事,而是与其他人有关联、特别是与案件本身、涉案人关联甚大的事,写作过程也就不可能像写诗、写小说那样地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而是必须忠于事实、忠于生活、忠于原型。正如著名民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论诗时所言的那样一种写作状态:中国的文人,历来都在戴着镣铐跳舞——
写作公安纪实文学必须是受这样或那样的制约或禁锢,尤是如此,因为事实就摆放在那里,真实的人物就站立在你的跟前,这是你写作时必须心顾的一个结,必须关注的一束光,时刻警示、左右着你创作前行的速度及方向。
在西方文学界还有一个专有名称,叫“非虚构文学”。
也许正因为有此特点,方显公安纪实文学创作独特的人文价值与社会内涵和警务历史记录的特殊意义。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对本人来说,与其说是在创作,还不如说在记录,并且是一位对警方近三十年来或推至解放前夕诸多大案要案忠实的记录者。
生活在此伟大的时代,无论为人、为警、为文,我都心存无上感激,之所以没有甚为满意的作品面世,唯一能怪的就是自己的功力尚欠火候,努力尚且不够,还需继续攀登。
正如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提到的那样:中国不泛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能力与雄心,在当下文化人创作的方向上,便显得是如此的重要,对本人更是如此。
全国基层党建网:作为甘肃省公安作协副主席、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你对甘肃省文联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文化传承重要论述专题常务理事会几点心得体会?
彭海林:是的,我深刻体会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省公安文联组织的此次学习,本身就说明了省公安文联的高站位、高起点、高要求,通过此次学习势必在全省公安文联系统引发良好反响,起到领头羊效应,进一步掀起学习习近平关于文化传承重要论述的高潮。二是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认识到文化强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仅当下的历史使命,而且是一代一代人的光荣使命,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路上不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你我他背负的神圣责任与光荣的历史使命。三是正如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所强调的那样: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作为一名公安一线宣传民警,只有俯下身去,深入警队,深入到火热公安生活之中,写出民警喜闻乐见的作品,才是通过此次学习落实到工作实处所结出的硕果。
全国基层党建网:海岭作家言称自己是警方大要案的忠实记录者,请海岭谈谈这方面的具体感受,怎么就说自己是警方大案要案的记录者?
彭海林:好的。这不是自己面对话筒、面对听众一个谦虚掩饰的托词和遮丑的面纱,而是自己内心深处对文字的一种礼赞与膜拜,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敬仰,对写作一种深深的热爱。所以对于写作,可以称得上是自己“一生的追求 一世的情缘”真正能一同走到那“海枯石烂 地老天荒”那种完美人生境界的追求与爱好——
因写作给了我一个较为完美的人生,在这里我得说一句:感谢写作——
特别是感谢公安文学纪实写作。
因此就得感谢给了我写作源源不断提供写作素材的公安生活。没有自己所从事的公安工作,也就没有这么多部公安纪实文学作品的面世,也就不会有我这个公安纪实文学作家的产生。
感谢公安工作、感谢公安生活,感谢我的组织、领导与战友。
这依然是句发自内心的礼赞与感叹。
打击犯罪,铲除邪恶,匡扶正义永远是公安工作的主要内容,案件便是公安工作主业的重要载体,理所当然地成为本作者所要记录描述的最常见的物象与景观,从1998年第一本集子《阳光下罪恶》到2021年的《省城警察》,十册成形书中无一例外都是从案子进或从案子出,没有一本是离开过案子,并且不少的案子在侦办过程中,笔者都是亲历其中,所以说自己是一位忠实的案件记录者,并非顺嘴闲聊,而的确是事出有因啊……
全国基层党建网: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成长的道路与轨迹,我们从海岭的创作履历中知道你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也知道并不是每位从西北师大中文系出来的人都能成为作家,而你是怎样选择走这样一条作家的修行之路的?
彭海岭:臧老师的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文学范,我注意到了,写作也是“修行”之路。古语:师傅引进门,出路在个人。为什么在个人呢,就在于你自己的一颗心,你想做什么,并且是执着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什么”,而且是一直如此地执着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什么”,天长地久,便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出路。“修行”的动力主要来自内因,自觉才是其源源不断的原始动力——
这也就是西北师范大学著名的文学教授徐兆寿常说的“缘生缘起”和那句“不到尽头,怎能回头?”——
这也就是当下人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其实这句话出自佛典《华严经》,意在劝诫佛家弟子,只要依照自己当初立下的誓愿坚持不断地修行,定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实际意义上的作家,便要像一名虔诚的教徒一般,恪守自己的诺言,沿着那条寂寞清苦的修行之路走下去,就是成不了正果,亦也不负此生,亦会有人生之心得体会的觉悟。如同本人一样,就是成不了大作家,起码能成为一名记录者,也就有了一种身为作家的感受,谁能说这就不是一种人生的收获呢?
说到这里不由地想起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派别——苏非派大师路米在《桌上谈话》中所说的一句话:“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件特定的事要完成,那就是他的目的。如果他没有做那件事,就等于什么事都没有做……”
如果说我来到此世间,除了生活、工作,要说还有一件特定的事要做,那就是写作。
工作、生活的汇聚点,似乎都是奔写作的目的而来,向写作的目的而去——
图|甘肃第一部打黑纪实文学专著《苍剑屠狼》
全国基层党建网:最新出版的《省城警察》这套书上中下三卷170余万字,堪称力作,其主题是什么?是不是也有一些与之相对应的故事呢。
彭海林:一本书有一本书独特的故事,一本书有一本书的主题,这套书可谓是本人公安纪实文学写作之集大成者,这套书明确的主题,就是“生死”二字。此书成书时间较长,与之相对应的故事自然就少不了。
“生死”二字,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命题。
因为“生死”关系到人世间的每一个人。
那就先说说此书产生的土壤、背景与动机吧。
《省城警察》有一个特色就是大多的案例或事件都是自己身边的人,大多是近年所发生的的大案要案,甚至还有影视作品专辟了一个章节——
此书的名称为《省城警察》,自然与省城兰州关系密切,那就先说几句自己对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印象吧。
从1982年上大学来兰州,到眼下的2023年,晃眼都已经快40余年了。
时间过得可是真快啊——
兰州城除了地处共和国版图的中心地带,两山夹一河地理特色,还有一个更具地域人文特色的就是多民族的和谐共处,多宗教的平等共立。走在兰州城不难发现其中心地带省政府旁(紧邻)你在这就可以既看到有藏传佛教特色的文殊院、亦有西方基督特色的天主教堂,二者相距不过几百米。向南步行十分钟便有一座女尼寺庙——玉佛寺,其实应该称其为庵才对,因在此修行者全是女尼。规模不大,却很精致。怕因地处闹市,香火十分地旺盛。向西步行十分钟是兰州的土地庙——城隍庙,在它的对面,曾经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文庙。因城市改造,已整体搬迁到白塔山碑林去了。再向西十分钟就是南关十字穆斯林的大清真寺。再往西步行不到十分钟,便是建于清代的道教圣地——白云观——
这些宗教古迹沿黄河岸边,一字排开。
更蔚为壮观的是南有依山而建五泉山宏伟的庙宇群,北有历史悠久的兰州地标性建筑慈恩寺(俗称白塔寺)高耸的白塔。晨钟暮鼓,风铃清脆,遥相呼应,形成这方天地独有各种宗教和谐共处的文化氛围与气息。抚慰着这座城市各色子民心灵的需要,抚佑着这座古城的安宁祥和。
老兰州人一壶清茶、一个牛大碗,两把麻将,三杯小酒,几句秦腔,怡情养性,好不逍遥自在——
花果山洞天,水帘洞福地,美猴王的幸福感啊——
这些具象,就是这座城市包容、宽广胸怀最具体的象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包容、共存、互信、发展、繁荣是这座千年古城生生不息,繁衍昌盛强大的灵魂与旺盛的血脉……
在民族团结遭到撕裂,主流信仰遭到破坏压抑的国际当下的思潮浊浪下,这座城市所体现出的那种多民族共存、团结相依、荣辱与共的暖暖温情便尤显珍贵,更需当代人兰州人的呵护、继承、发扬与光大。
于是,兰州城便成为一座黄河岸边最传奇、最包容、亦是最江湖的城市。
黄河岸边那座叫兰州的城市,便是一座喝酒一年能喝倒一个牌子的西部名城——
那是座“碰杯就是结拜、划拳就是比剑”(一位诗人的语句)江湖名城。
于是这座不产酒的城市,却大量出产酒馆、酒家、酒客、酒徒、酒的段子、酒的诗句、酒的传奇和酒的故事——
于是这座城市便有“午夜入城的羊群,迎着刀子,走向肉铺——”(叶舟的诗句)的柔软与悲戗……
热爱生命与看淡生死奇妙地昂昂然、轩轩然浑然一体地组合与模糊……
于是来到这座城市仅四十年的年游历、穿行、晃荡,依然梦里虽知身是客,却依然把酒醉天,早已把他乡做故乡了……
正因为生活在这样一座生命力如此强大旺盛的城市中,时刻感受到一条传播中华文明历史生命的大河穿城、穿心、穿时空乃至命运而过,才会有这样一部包容警方万象的《省城警察》纪实文学集的破土而出——
这就是土壤——
这就是背景——
这里本身就包藏着动机——
2021年10月,一套三卷本、170余万字的《省城公安》出版发行。
此部作品倾注了本人多年来的心血、精力、精神,是一部以生死为主线的倾力之作。
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张策、省文联副主席、 兰州市文联主席汪小平、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叶舟分别为此书做序。
叶舟老师今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算得上是甘肃文学界的一桩盛事,是甘肃文化人难得的高规格的政治荣誉。
作为他的学长、文友,为他感到骄傲。
在此,还需特别感谢从兰州土地成长、走向全国著名作家弋舟老师,这位矛盾新人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甘肃文学八俊、著名图书设计专家弋舟(弋舟,1972年出生,兰州作协副主席,长篇小说《我们的踟躇》、《蝌蚪》、《刘晓东》、《我们的底牌》、《我在这世上太孤独》和最新出版的《庚子故事集》(2020年9月),获两届“郁达夫小说奖”、“矛盾文学新人奖”、“鲁彦周文学奖”、“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等多项奖项,有当代短篇小说之王的赞誉)就专门我的《省城公安》这套书设计了四封。
可能有的人就要问了弋舟老师是做文学的,怎么搞开装帧设计了,须不知,弋舟老师在大学的本专业学的可就是美术专业。人熟了,说话也就随便了。问之:为什么不去做画,而要作文?答之:作文出名之后,作画就容易多了。那时便是名人字画,贾平凹老师不就是这样做的吗?你看我现在是不也是快了吗——
知道弋舟老师是在戏说,可这戏说倒也说得挺有道理的。
一般人只知道弋舟老师的文学功夫好生了得,没想到在装帧设计上亦根底深厚,其独具个性的构思与设计,常让一些大的出版社为之青睐与惊叹。
这就是其学识修为全面而所能结出的硕果——
此书的四封设计能出自弋舟老师之手,的确是此书之荣幸——
如果说叶舟老师的诗歌、长篇小说成就是省内外当下文坛上的一座高峰的话,那弋舟老师的短篇小说之成就就是省内外文坛上的另外的一座高峰了——
读者传媒集团·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出版了此书,编辑为学友杨继军。
在这得认真地说一声感谢杨继军老总,《金色绞架》和《省城公安》、《省城警察》都出自继军兄及责编之手,认真负责,记忆深刻。
此书创作之初,既作为甘肃公安文联会员2020年度重点作品创作上报备案,在创作过程中多次得到省公安文联曹明、王小康、赵百刚、颜宗国、秦晓卿、李存军等领导的指导、支持、帮助、关心,深受鼓舞与鞭策,才让此部作品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此书以人世间永恒的主题——生死为主线,尽量全面地反映了省城兰州警察是怎样面对生死?怎样在生死警事中行走?又是怎样通过那一起起案件与黄河岸边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中人民的爱恨情仇、血脉生死紧密相连的?此书的时间跨度从民国初年一直写到眼下,几近一个世纪、百年公安风云录。空间跨度从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国际。内容涉及反恐、禁毒、刑侦、经侦、治安、派出所、办公室、政治部、宣传处等警种与警事,从省厅厅长一直写到派出所管段片警,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警事警务,堪称警务小百科。
在这特别需要感谢的是省文联副主席、市文联主席汪小平先生,为此书做序。
小平兄在兰州市电视总台做副台长时,因工作之故就接触频繁,常为其幽默风趣的谈吐,举重若轻的练达,敢作敢为的霸气,大气豪爽的风度,激情四射的魅力,烈酒当水的王气,回荡在其文章字里行间中的张力、活力、感染力所折服,不得不叹为观止:人杰加人才也,天生的文艺领袖级的人物啊……
只要有他在,他就是谈笑的中心,气场最强的那位。
没几年,还真的就成了兰州市文艺界的领袖级人物——市文联主席(现已退休)——
此人的到来,便注定兰州文学艺术界一个浪奔涛涌时代的降临——
果然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电影、电视的拍摄制作、书法绘画交流展览、老作家、老艺术家作品的研讨、展示、回顾与创新,方方面面、林林总总无不风生水起,春色满园,洋溢着一派勃勃生机……
特别是由先生为主要策划人,和高成岗先生共同导演,由韩见先生的浩发影视公司在2016年初拍摄制作的兰州本土首部大电影《丢羊》,此片一举夺得在美国举办的第三届中美国际电视节·最佳剧情奖、最佳原创编剧奖两项大奖,开创了兰州、甘肃影视创(制)作精(高)度之先河。此影片在2018年12月9日,从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捧回中国电影政府奖最高奖——华表奖。此为甘肃本土电影第一次获此殊荣,确为甘肃电影、甘肃电影人大大地争了光、鼓了劲、提振了士气,上升了高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落后的甘肃拍出的电影并不落后啊……
我们是缺这、缺那,但并不缺文化啊……
这就是我们甘肃、我们兰州文化、文化人的自信!
全国基层党建网:据说由汪小平先生策划制作的本土大电影“丢系列”三部曲(《丢羊》、《丢心》、《丢人》)其中最后的一部就是改编自海岭先生您的《地狱无路·在生命禁区的万里追捕》,请你说说这里面的故事。
彭海林:汪小平先生自2016成功策划制作完成大电影《丢羊》、2017年紧接着出品了《丢心》,几乎在同时便开始策划运作甘肃、兰州本土大电影“丢系列”担纲之作《丢人》,我就讲讲这部作品与小平兄之间的情缘,可以这样说吧,没有小平先生的慧眼,就没有这部作品的改编和大电影《丢人》的面世——
《丢人》大电影的起心动念就来自小平先生。
说起来还是2015年底2016年初的事了。
当时先生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筹划拍摄制作他的首部本土大电影《丢羊》。一次偶然机会的聊起,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处看到一篇如此这般的报告文学,让他一直难以释怀,搁舍不下,就想将这部作品拍成“丢系列电影中的一部”。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篇报告文学发表在何处?何人所写?让我帮着打听一下。
听到这话我就乐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主席——再不用探问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就是你兄弟本人的作品——
那就太好了——
此作品就在本人的禁毒纪实文学作品集《地狱无路》中,篇名就叫《在生命禁区的万里追捕》——
如是就敲定了将此改编成电影剧本。
更敲定由省公安厅、全国公安知名女作家卿晓晴和我共同改编。
晓晴和我都是多年的老熟人、老朋友了。其在公安文学、特别是公安散文创作上很有成就,结集出版了散文集《对面》,业内影响很好。
晓晴是位做事做人做文都非常认真、非常严肃的同志,对于主席这次的“命题作文”,一直迟迟没有接招,没有给出明确肯定的答复。
一直到2016年7月16日看了小平先生《丢羊》的首映、大受感动之后,才有了承诺:合作一把,把《丢人》的剧本拿下——
前后数易其稿。
这里面有不少是小平兄创意、构思、智慧与心血,亦有不少是制片人韩见的高见。
小平兄会替你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一个情节、一个环节细细把握、用心拿捏。谈到高兴处,甚至会连说带比划,激情四射,让你由不得自己会跟着他的节拍热血沸腾起来。
小平兄就是一个这么激情四射的人,走到哪,便是哪的热点人物,他就是那的中心。
想起其中依然让人感动的镜头就来自小平兄的创意:追捕路上的老李快不行了,雪山下,裘索抱着奄奄一息的老李,耳朵紧贴在老李的嘴边,听到师傅最后的嘱托竟是:……冬天了……别忘了给你老嫂子拉车洋芋……能过冬就成了……
剧本是再创作,对于初次触电的我和晓晴,其中的艰辛自不待说,但因此从诸如小平兄、韩见、导演高成刚等一批影视界的良师益友的交往中,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此真乃人生之幸事也——
电影剧本应该说基本忠于了原著,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加了一条暖色调:美女“背包客”秦笑笑(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孔令君饰演)与把人丢掉的实习警察葛英在雪域高原的邂逅,这就在沉闷苍凉肃杀的背景上涂抹了几笔轻松欢快的暖色调。
说白了,就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当然,也不仅限如此。
拍摄进程亦基本忠于故事的原型,就如同在《丢人》电影开机仪式上所宣称的那样:“雪域高原万里实拍,重新演绎传奇故事”——
沿当年办案警察办案追捕线路重新行走一遍,16000多公里,在滴水成冰的严寒冬季,拍摄组、演艺人员所要经历的苦难有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青藏高原、冰天雪地、无人区、高山、恶劣的气候、陌生险恶的环境,特别是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让人闻而生畏的缺氧所引起的高原反应,真如同鬼魅幽灵一般追影随形,随时随地地会向那些胆敢闯入其领地者发起致命的袭击——
还有沼泽、赤壁、险峰、断崖、更加之车辆的故障、人员的疾病等等不为人知、不为人测的艰苦灾难很可能就在征途上的某个拐弯处等着呢,让人不能不望而生畏、胆颤心寒。
这也是可以理解了,为什么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畏途——
没有经历高山反应折磨过的人,怕根本体会不到高山反应给人身体以及精神所带来折磨的苦痛和可怕的后果——
本人可是亲身经历过高原缺氧折磨所造下的苦痛和亲眼目睹了其所造下的可怕后果——
那是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不久,作为兰州警方玉树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员,疾驰震中灾区玉树结古镇抗震救灾,在那里一待就是四十多天,亲身感受到了高反对人身体精神的折磨与摧残,亲眼目睹了我救援的战友一个一个因高反、高原疾病被抬出震区,一位病情严重者差点魂断高原,两位留下严重后遗症者至今仍不能重返工作岗位、甚至不能正常生活……
每每念及至此,总是难免黯然伤怀……
那可都是与我并肩战斗过的亲亲的战友啊,哪一个不是家中的顶梁柱呢 ,可如今……
哎……
事到如今,也只能一声叹息罢了——
故当剧本交到韩见、高成岗等人的手上时,本人就私下里暗自思忖:此电影要是能到发生地——雪域高原的某一处取个景也就很不错了。根本就不敢去想像它会来一个实地实景拍摄——
认为这种想法也确实太不着边际、太疯狂、简直整个就是一个“太不人道”了——
那是因为那冬天的雪域高原不仅仅是折磨人,而且是会折磨死人的……
2017年底,和小平兄、韩见、高成岗、晓晴、还有北京来的两位老师,在一起进行最后一次“会煮”剧本时,韩见透露:此剧将进行实地实景拍摄时——
什么?
大吃一惊的本人,简直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韩总——请讲清楚些。
实地实景拍摄——
真的——
实地实景拍摄——
就是沿追捕勇士当年的生死征途再走一遍,甚至走得更远、爬得更高、蹬得更险——
紧紧握住韩见的那双大手,久久不能言语,心中可早已是波涛汹涌、眼角湿润:那真是一个梦想啊,没想到你们让我的这个梦想成真了——
向逐梦的甘肃电影人致敬——
剧组进藏的拍摄期间,我每天都在关注韩见的微信,追逐着拍摄组的每一个脚步,真正是高兴着他们的高兴,欢呼着他们的欢呼,同样也担心着他们的担心,痛苦着他们的痛苦……
每天默默祈祷……
每天虔诚祝福……
平安——
平安——
平安归来啊——
唐古拉山、卡若拉雪峰、圣湖羊卓雍措、6000米的雪山绝顶、沙尘暴、车陷沼泽、人人高反,染病输液、依然通宵达旦地工作,按设计好的剧情追逐打斗表演,依计划转场拍摄……
那是在拍戏么?
那是在拍戏——
那是在拍戏么?
不——那是在玩命啊——
天道酬勤,苍天应不负有心人。
这部从雪域圣地,历经佛号经风洗礼,向伟大的禁毒人民战争献礼的影片一定拍出独特、独有的雄风、精神、风骨与魅力——
相信如此拼命的电影人,用如此之精神与心血倾情打造出的作品,一定会震撼人心,感动心灵,获得成功。
此当然是做为《丢人》电影一分子、还是比较重要的一分子一个美好的祈愿与深深的祝福。
可以坦诚地说:那段时间,我人虽然没有随拍摄组一同前行,但我的那颗心却一直紧紧追随着他们的背影,从没离开过一步,甚至可以说是魂牵梦萦,缭绕徘徊……
《丢人》剧组在雪域高原实地实景拍摄行走了16000余公里,堪称甘肃电影人一次伟大的出征,一次伟大的壮举,一定会因此而载入当代电影人的史册而名垂青史——
终于在2018年元月29日午夜23点35分收到韩见通过微信发来的视频信息:拍摄第二十二天,大转场,从那曲狂奔十七个小时到了格尔木,今天(30日)终于安抵兰州红古,宣告高原雪域之拍摄任务顺利完工。
接下来红古的拍摄亦是爬冰卧雪,挑灯夜战,直到二月六日顺利杀青(当时预计的时间是2月8日杀青,提前两天,可见拍摄还是顺风顺水的)
3月初,有幸先睹《丢人》粗剪出来的毛片,确实感觉到震撼,亦有遗憾的是,拍摄期间,西藏无大雪,故没有大场景的雪景……
任何文艺作品、特别是电影都被称着是遗憾的艺术,那就留点遗憾吧。
但愿后期制作一样能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
但愿《万里追凶·丢人》大电影能担得起甘肃本土大电影“丢系列”担纲之作的“盛名”——
2019年“6.26国际禁毒日”,此片作为献礼片在兰州各大影院如期上映,反响不错。
随后登上央视电影频道,获得好评。
在一定意义上,《丢人》没有辜负主创团队的期望,肩负起甘肃“丢系列三部曲”担纲之作的大旗。
2020年9月中旬,公安部在兰州举办的全国公安影视文学培训班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观看完甘肃本土电影《丢人》后,亦为之感到震撼与鼓舞。纷纷前来表示祝贺,探讨电影文学创作,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全国基层党建网:这部改编自海岭老师的原作、又是海岭老师亲自操刀担纲编剧的大电影,不负众望,得到了大众的喜欢,担起“担纲之作”的声誉,可喜可贺。希望海岭老师此后编剧的佳作不断,采访已临近尾声了,必须问问海岭老师《省城警察》创作的动因及今后的文学创作之路,重心依然还在公安纪实文学的创作上,还是有所转移,另辟了蹊径,攀登新的高峰,有什么新的体验,请你为大家分享一下。
彭海林:写作之于本人来说,是我生命存在意义与价值的具象,为公安事业写作,是与生俱来的责任与使命,义不容辞。
当下是如此,之后仍然会如此,哪怕退休之后还会继续前行,不会停止。因为这是一生的追求,一世的情缘,是命中早已注定,不是你想斩断就能割舍掉了的。就是偶有停歇,也只是暂时的冬眠,为的是能积攒足够的能量,准备着下一波的冲刺与攀登。
在翻看《省城公安》书籍和与合作者志琦兄弟及来自各层面战友、特别是一线战友不同的意见反馈回来后,感觉到此书还有一定的缺陷,有很大漏洞需要补充填空。比喻交警、比喻监管、再比喻分县局都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并未有较为深触及。于是便萌生再做一套《省城公安》的姊妹篇《省城警察》的想法与冲动。假若前部书是以叙事为纲,那这部书的重点就以人物为主吧。其实这只是自己的一个心念罢了。公安纪实文学,写人怎么能离得开事,写事又怎么离得开人呢,只是各有所侧重点罢了。
从那一刻起,便开始一边做整理,一边做采访,一边开始写作。
临到跟前,眼前的目标便越来越明确了,那就是这套既可以作为自己三十多年公安纪实文学创作之路的总结之篇章的书籍,更可以做为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华诞献礼的篇章。借此表达一名警察、一名记者两个共产党员对哺育自己成长、进步、发展、健壮起来的党组织表达自己的忠诚、致敬之意与感恩之情。
写作之中,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风起云涌,不断激起自己创作的热情与激情,才有了发表在《啄木鸟》2020·9月号上的中国打击网络扫黑第一案《裂网行动》。
正如总书记习近平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上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兰州警方近年来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那些可遇不可求、感天动地的故事,理所当然地成为本书的首要章节,加之之前所忽略的交通警察、分县局局长层面的经历与鲜为人知的故事;刑警以前很少涉及到的技术后台在当前刑事案件侦办中所给予的支撑与导引;以前未涉及到影视文学,都在此书中得以较为完整的体现与展露。
正是有此一个紧接一个的经典人物,一桩接一桩经典性案件,才使得这本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礼的书籍,随着世间步划的临近而越发显得沉甸起来。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2022年年底,我创作的几部公安纪实文学作品集,悉数被甘肃省公安博物馆收藏之后,更认为自己的公安纪实文学之路是条可以一直能走下去的文学之路,但并不妨碍在其他路径上的试探与摸索。
人为什么要出去走走、要去旅游。也就是古人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大概就如同在一个地方站得时间长了,腿脚会麻木、思维(思想)会桎梏、僵化,视觉乃至审美都会疲倦的缘故吧,所以就有换一种环境的理由与必要了。
任何一种题材既有其独特性,亦有其局限性的道理一样。
几十年下来,浸淫其间,便多了几分麻木,少了几分新鲜刺激,这便是文学创作之大忌——
没有激情灵感的文学写作,便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失去精血的僵尸,也就失去的创作的意义与价值。
正如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的一句名言:“不自由,毋宁死”一样,没有激情,还是赶紧扔掉你手中的笔为好——
之后暂时放下了公安纪实文学写作,但并不是就此终止了此老本行的写作。
在前面提到的与扎西东珠老师合作才完成了一半的《拉卜楞·嘉木样活佛传奇》,希望能有时间机会得以完成,这亦是老师的遗愿。
还有一个出身在甘南拉卜楞寺院、却在新疆布道、传教、建寺抗击俄国侵略者著名爱国僧人棍噶札拉参活佛之传奇的写作构想,亦是受人之托。
受托之人就是省厅一位知名老作家高耀峰,他研究过一段时间棍噶扎拉参活佛,认为这是一位高大上的角色,非常合乎时代主流、民族团结、抗击外来侵略者典型的爱国传奇人物,确实是值得一书,他因忙于其他方面的写作,便将此写作任务转而委托给本人。
看过一些此人的资料,觉得很有些意思,现在要寻找的是一条与拉卜楞传奇之间最佳的衔接点……
现在与人合作,正在写一本晚清名臣左宗棠在西北、特别是甘肃地面上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暂定名为《陕甘总督左宗棠》,65万字的初稿已出,正在修改之中。
起因是自己身为一个甘肃兰州人,特别是身为一个以甘肃兰州为立身之地的湖南人(左公老乡),还特别是一个以码字、书写英雄传奇故事为己任的所谓文化人,在一带一路再次成为世界开放、开放世界为中心议题的今天,特别是在有着丝绸之路黄金地带兰州、甘肃,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过去的百多年中,出自本土作者之手对左公的研究文章少之又少,更别说有分量、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既有历史沧桑之悲壮沉重,亦有当今世人之崇敬缅怀,更有对后人极力鞭策的文学纪实书卷面世了。
这位堪称晚清历史上传奇人物的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上待了十五年之久,其丰功伟绩大都建立在西北的大地上。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平定了陕甘回乱;靠借洋款收复了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新疆;是近代文明引入西北的第一人;是民族大团结的光明使者,在不供牌位的回民家中,都供着左宗棠的牌位,上书左阿訇,足见当时回族百姓对左宗棠那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热爱;左公堪称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清廉第一人,慈禧在派出两路人马彻查左宗棠为官多年的账本清单后,拿到是一张左宗棠用自己的养廉银年年倒贴穷苦百姓的报告时,感动得这位晚清最有权势的女人下了一道千古罕见的懿旨:三十年不许奏左!
当年的陕甘总督的总督府就是我们现在省政府,我每天上下班都必须经过,距我们兰州市公安局也是举步之遥。我个人觉得在这位伟人留下深深足迹的城市,缺老人家一座纪念堂,一尊塑像,一本传记。
那本传记便恰到好处地落到了鄙人的面前,是机缘巧合,更是一种命运使然。
为此我已经准备了十年,必须努力去完成这个任务,还掉这份心债。
时间、空间、年岁、修为到此道此地此时,必须去为此公做好此文,方觉自己不枉为一书生,亦不枉为左公一故乡人矣。
这怕就是所谓的“责任与使命”吧。
当我中华民族行进在“民族复兴”波澜壮阔伟业的征途上,在此“三千年之大变局”惊世蓝图描绘里,如能成就此书,便将此书权做一柱心香,遥遥献上:敬献为西北广袤疆土做出卓越贡献、立下不世之功的左公,祝愿我们的祖国、我们的西北、我们的甘肃、我们的兰州繁荣昌盛——
文运与国运相牵
文脉与国脉相连
这是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中的经典的句子。
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特别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这便是高屋建瓴式的指导与引领。
一个伟大的时代已经杨帆起航——
一个诞生伟大作品的时代已经来临——
自古以来盛产伟大经典诗歌、传奇故事的西北黄土高原,期待着载时代最强音符号作品的出现。
身为一名公安纪实文学作家,也就只能伏下身去,潜心其中,花大气力,用自己的心力魂魄,写出有力有道的作品,才能告慰公安工作、告慰我亲爱的警察战友、乃至告慰自己那抹为公安纪实文学跃动了数十年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