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天刚刚采摘的牛油果,个头大,吃起带有淡淡的奶香味,作为健身减脂界的网红食品,自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市场好着咧!”临翔区平村乡种植大户殷朝华高兴地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日,沿临翔区圈内乡往平村乡一路前行,阵阵清新甜润的果香扑面而来。山坡上一排排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牛油果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放眼望去,红彤彤的石榴,果皮锃亮、个头饱满的牛油果挂满枝头, 迎面而来的微风带着阵阵菠萝的香甜味,清香怡人。果树林间,果农们正在辛勤采收,笑逐颜开。
“富民”是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中最温暖的底色。近年来,临翔区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固链补链强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一红一绿”的融合, 激发产业“链”式效应,描绘出了一幅“党建红”与“产业兴”交相辉映的美丽乡村画卷。
组织建链,党建引领聚合力。 按照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强党兴链”的部署,全区各村级党组织整合部门、乡镇、企业等各领域组织资源,把党员编入产业党组织,搭建“产业链党建”引领下共建、共享、共促的产业组织体系。在邦东乡魏家坪片区,按照“地域相邻、川河相通、产业相近、愿景相同、要素相聚”的原则,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理条件,4个村民小组联合组成党建联合体,并以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成果提升完善工作为契机,深度挖掘片区内现有的旅游资源基础,对片区内4个村民小组进行连片式集中统一规划,采取产业复制、延链补链、建立基地等方式,变单个建立、点状推进为块状规划、成片推进,由零星的产业点汇聚成产业带,通过组织生活联合过、乡村振兴战略联合干、产业发展联合抓,培育壮大产业示范基地3个,辐射带动4个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坚果、四季豆、脐橙种植、生态鱼养殖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发展由农户的“独角戏”变身多方参与的“大合唱”。
服务延链,拓宽渠道添财力。始终坚持以高质量的产业链党建引领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围绕“茶、果、蔬、牛、猪、鸡”等优势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特三产”的工作基调, 聚焦特色产业、精深加工、生态种养、科技研发、冷链物流、电商服务、农旅结合等多环节,积极搭建产业合作平台,探索推行“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绿色农业”致富模式,推动产业“种、加、销、研”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通过合作社分红、订单农业模式、提供岗位形式等,对企业、合作社、农户进行绑定,发展订单产业,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户,规范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477家,破解群众有产业无产品、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销路的问题,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人才强链,靶向招引增活力。坚持“把人才集聚在产业链上”,持续建强“高层次引领人才+高技术中坚人才+高素质乡村人才”乡村振兴“人才链”。抢抓东西协作、定点帮扶等机遇,推动华中科技大学临翔创新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科创中心在临翔落地,朱有勇院士团队“林下有机三七种植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园”、李小云教授团队“小农发展驱动乡村振兴实验区”、刘丹丹博士团队云南大学智能化苹果矮砧密植试验示范园等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同时,结合省委、市委“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创新推进“派一人、包一村、抓一业”“3+N”专家人才帮扶基层助推发展行动,采取“做给农民看、带动农民干、领着农民赚”的方式,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精心选派90名农旅专家人才,结对培养100名站所农科骨干和104名村组片区技术辅导员,全覆盖帮扶104个行政村(社区),累计开展工作957次2055天,真正把骨干专家人才力量“链”到基地,形成了多种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群众稳定增收的良好局面。(云南临翔区委组织部 阮露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