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江苏淮安讯(郭枭天 高学东)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政协淮安市淮安区第十三届、十四届委员、江苏省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装裱技艺传承人张光荣亲手装裱修复珍遗作品数万件,他让书画装裱这一非遗技艺“香火”延续、历史名贵书画得以重生,目前成为多家媒体的聚焦人物。
今年60岁的张光荣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祖祖辈辈均为私塾先生,其父张战中系陶行知的学生,在晓庄师范毕业。当年只有10岁的他对父亲装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但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技术,后来又南上北下,先后来到上海、苏州、北京、山东“取经”,让自己的装裱技艺得到了充分提高,也为他的书画装裱这一非遗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张光荣介绍,装裱艺术起源于东汉末年,经晋唐时期逐渐成熟,宋代时达到顶峰,直到明清时期才基本定型。书画装裱可谓是一件细心活,张光荣边向我们演示边介绍说,装裱分为“托”、“裱”、“装”三大工序,每道工序里面又分为若干个小工序,总计要达20多道工序,每一幅作品需要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需要修复的作品时间则需要更长,工序相当复杂繁琐。尤其是托字画,张光荣说在古代叫“托命纸”,要托的都是名贵的字、画,如果托的不好,原件被损坏,那将倾家荡产都“赔不起”。
在提到张光荣从何年开始创办装裱公司时,他若有所思,不无感慨地说,迫于生机,我先后做过会计、开过饭店、做过打桩的工程及砂石生意,只能把装裱作为一种业余爱好。直到2007年,他下定决心要将装裱技艺传承下去,投资200多万元成立了淮安市明清书画装裱有限公司,并收了几名徒弟,力求把这门手艺世代传承。
15年的锐意进取,15年的精心打磨,张光荣装裱、修复的书画作品30000多件,如吴昌硕的花鸟图、边寿民的《芦雁图》、韩美林的12生肖图等名家作品不计其数,值得一提的是《姚士贵先生百年诞辰书法集》就是100多幅,其中“镇淮楼”、“古枚里”、“关天培祠”已成为淮安地标性建筑名称,其拓片都是张光荣亲手装裱。2017年被淮安市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装裱技艺)”、2018年被淮安市确立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书画装裱技艺传承基地”。
目前,张光荣一边完善书画装裱公司的建设,一边收藏了2000多件古玩珍宝,在公司设立古筝古琴培训室、茶艺室、棋牌室、书画装裱工作室、古玩展览室,每天接待前来河下古镇游客数百人。
千年河下古镇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十分浓烈,前来游玩的旅客络绎不绝,而张光荣这一非遗传承基地也自然成为游客必赏之地,而张光荣还在不懈努力,力争为书画装裱这一非遗技艺作出更大贡献,为游客创造更多便利。我们总结张光荣的思路,他的这一基地有以下三个特点:古点(古点建筑、古玩字画、古点摆设、古点手艺、古色古香)、亮点(琴、棋、书、画、茶融为一体的河下古镇独一无二的休闲之所)、景点(池中鱼、盆中花加之悠扬的琴声、阵阵墨香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