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江西赣州市于都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乡村振兴实践作为“练兵场”,创新推出“一二三四”工作法,激励驻村干部沉在乡村、干在一线,用心用情把帮扶“路线图”变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施工图”。
树牢一个导向,增强驻村动力。 乡村振兴一线既是检验干部成色的“赛马场”,也是考察识别、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主阵地”。于都县树牢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从政治、作风和能力等方面,全方位考察选派干部综合素质,严把关口、优化组合,“尽锐出战”选派干部。驻村调整后,向全县206个重点村选派驻村干部609名,40岁以下驻村干部249人、占比40.9%;本科以上学历298人、占比48.9%,其中博士1人、硕士12人。同时,坚持一线“选马”,强化正向激励,把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021年以来,全县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提拔干部144人,其中提拔在任第一书记29人,干部干事激情显著提升,纷纷“抢着驻村”。
抓好两个聚焦,提升实践能力。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加强驻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聚焦主责主业、短板弱项,靶向施策、精准培训,着力培育一支在状态、有干劲、善作为的驻村铁军。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常态训。围绕政策理论、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内容精心选定培训内容,建立县级集中训、乡镇流动训、村级定期训“三级”培训机制,常态化开展驻村干部政策业务培训。今年以来,通过集中培训、乡镇轮训、视频会议等线上线下方式,共开展各类培训9期3330余人次。二是聚焦短板弱项靶向训。紧盯驻村帮扶的短板弱项、群众指出的薄弱环节,整合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力量,由业务骨干、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现场讲政策、教方法、传经验,通过突出重点、靶向施策,提升驻村干部培训质效。
健全三项制度,凝聚工作合力。健全履职、管理、考核“三项”制度,以上下一条心、“一盘棋”格局,合力推动驻村工作。一是健全履职制度。制定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队员履职清单,明确加强基层党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发展特色产业、乡村建设行动、宣传培树典型等12项重点任务。组织帮扶单位因村施策,每年制定帮扶计划,明确资金投入、消费帮扶、计划落实等内容。二是健全管理制度。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负责日常管理,建立驻村干部“周汇报、月评价、季调度、年考核”和在岗在位“零报告”制度,定期开展督查暗访,确保驻村干部沉在一线履职。三是健全考核制度。成立12个督导组,常态化督导暗访,定期组织乡镇间交叉督查,对驻村帮扶问题较多、落实不力的,实行“双考核”“双问责”,既追究乡村主体责任,也问责驻村干部、派出单位责任,倒逼乡镇、帮扶单位上下联动抓落实。
强化四大保障,激发振兴活力。紧盯乡村振兴任务目标,强化系列保障措施,为驻村干部注入“强心剂”,激发他们干事成事的激情和活力。一是充分赋权。在保证驻村干部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的基础上,赋予工作队牵头制定村级发展计划、项目规划的权利,在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重要事项上拥有参与权、决策权。二是保障资金。明确每支工作队经费不少于1万元/年,派出单位每年安排帮扶资金不少于3万元/村。新一轮驻村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19.57万元,帮扶单位协调争取资金4435.83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金额237.46万元。三是关心关爱。派出单位和乡镇共同发力,保障驻村干部的吃住,每年春节开展走访慰问。在全市率先实施乡镇干部“暖心计划”,首批14名受益者结束了夫妻、家庭“三地分居”的困境,实现家庭工作“两不误”。四是优化服务。紧盯脱贫成果巩固好、引领作用发挥好、富民产业发展好、和美乡村建设好、为民实事落实好“四好”目标,由乡镇党委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密切与本辖区各级帮扶单位沟通衔接,加强驻村帮扶工作指导,协调解决驻村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共于都县委组织部 温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