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政策实施的主阵地,工作落实的最末端,人少事多、权小责大,“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如何为基层减负赋能,真正做到办实事、解难题,就必须紧抓基层“痛点”、直击现实“难点”,避免不必要的“折腾”,在效能、治理和管用上“做加法”,确保基层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剪掉“多余线”,在效能上“谋实招”。基层减负从“瘦身”开始,精文少会、减负提质是首要,要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因此,基层减负先要把那些占用时间、增加负担、毫无意义的“线”剪掉,让干部能“腾出手”为基层谋发展,能“撸起袖”为群众办实事,能“出重拳”对问题出实招,让“会”得其用、“忙” 得其章,让干部“轻装上阵”、“简兵骑行”。
去除“花架子”,在治理上“下真功”。调研有了“调演”的花架子,就衍生出了“热热闹闹的车子,走马观花走过场”的场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顺着“花架子”滋长。为基层减负,要对形式主义靶向治理,把“花架子”拆除,把“渲染色”洗去,当好群众疑惑的“解读器”,当好群众问题的“收纳箱”,当好群众建议的“传声筒”,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让群众的日子更有奔头、幸福感更强。
杜绝“楼间响”,在管用上“求实效”。要以切实管用的硬招为干部“卸下包袱”,助干部“轻装上阵”。要合并“同类项”,避免会议重叠“费时多”、防止多头工作“担子重”,坚决杜绝同类事务多头报送、重复劳动。多按“删除键”,及时解散不必要的工作群,不把“打卡次数”“回复速度” 和“截图多少”作为工作好坏的衡量,删“繁”才能就简,工作中的繁冗、繁杂通通都要“卸下来”,要树立起“拍得多”不如“干得好”的实绩观、“群众好才是真的好”的实践观。(云南临沧市耿马自治县四排山乡 洪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