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强则国家强,乡村安则天下安。今年,萨力巴乡党委以“四下基层”理念引领乡村治理,创新“炕头”+“地头”工作法,让政策理论家喻户晓、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有效汇聚治理工作合力,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炕头”宣讲,让党的政策直达每一位群众
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一是强化队伍建设。由乡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组成宣讲小分队,每个小分队每月至少入户宣讲一次,普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家风家教等内容,提升群众的自治、法治、德治素养。二是创新宣讲方式。将讲堂搬到农家炕头、文化广场、田间地头,通过拉家常、叙冷暖、说案例等方式,让群众坐得下、听得懂、记得牢,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既“有高度”又“接地气”,让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用好身边故事。从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话题说起,讲致富能手、美丽庭院、道德模范等榜样的作用,展现全乡发展新成就、新面貌,感悟乡村振兴带来的时代变化。
“地头”破题,让矛盾纠纷直接化解在一线
创新“地头”工作法,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夯实基层治理工作基础。一方面,推行一线工作法。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针对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土地边界、邻里纠纷等,推行“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的方法,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设立田间地头调解室。组织司法、农经、自然资源等部门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从“声边”到“身边”、变“坐诊”为“出诊”,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以法律为准绳、用事实说话,使问题和困难得到快速解决。
“两头”发力,积极营造乡村发展良好氛围
“炕头”与“地头”的结合,凝聚了党群共建新力量,创新了乡村治理新方式。一是党建引领,多元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党员干部全面参与,整合行业部门、乡党校、企业等资源,为群众提供农牧业技术指导、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带领群众规范公序良俗、监督“三务公开”、整治环境卫生,使乡村治理更有效。二是及时回访,确保实效。针对问题处理和各项服务的效果,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回访,形成事前宣讲、事中服务、事后监督的工作闭环,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三是持续创新,释放活力。鼓励乡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在工作中不断探索,采取外出学习考察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丰富宣讲内容和方式,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注重提高工作质效。
萨力巴乡自实施“炕头”“地头”工作法以来,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矛盾纠纷率明显下降。截至目前,共提供各类服务102次,化解各类纠纷23件,纠纷调解率100%,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群众满意度达到100%。(供稿:内蒙古敖汉旗萨力巴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