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奋进新征程实现文化兴国指明了方法路径。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七个着力”、守正创新等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南,是实现文化兴国的有力举措。
一、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局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航向不偏、有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因此,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必然要求,要做到思想、行动相统一。一是要精准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聚焦聚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历史任务、把文化兴国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的总抓手来谋篇布局,靶向发力,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二是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严抓落实。首先,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贯穿文化工作全过程各领域,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其次,各级党委(党组)要结合当地实际广搭平台,开辟新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四梁八柱”的体系;再次,各级党委(党组)要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宣传方面主动作为,定向把舵,真抓实干,身体力行,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发挥雁阵齐飞的头雁作用。
二、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在实现“两个结合”上下足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因此,在新时代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创新文化建设,精心培育文化新品,让马克思主义贴上“中国”的标签,让中华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文化更长远的生命力和更强劲的传播力。当务之急就要在“两个结合”的“深”“准”“新”上下足功夫。一是在求“深”上下功夫。在探索和深化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当今的中国时代需要,用历史的、辩证的思维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二是在求“准”上下功夫。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传统文化中倡导天下为公、追求和而不同等价值理念作为我们大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思想,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积极寻求应对风云变幻国际形势的良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奉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三是在求“新”上下功夫。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上坚持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在56个民族多样性的文化中求同存异,深挖内涵,赋予新意,面向世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筑牢民族统一战线,画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心圆。
三、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在落实“七个着力”中坚守“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康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这“七个着力”是新形势新任务背景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纲领”、“路线图”,在贯彻落实工作中,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由此,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人民性”,努力探索形成人民所喜爱、所认同的理论,使之成为人民强大的思想武器。一是坚持文化作品“人民性”。首先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习俗中挖掘中华文化精髓,创新创造文化精品,繁荣文化产业。其次是按照“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聚焦当前文化建设中人民群众碰到的“拦路虎”“大难题”展开理论探索,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理论创新,使之成为解决时代之问、民族之问、人民之问的理论成果。二是坚持文化服务“人民性”。要紧紧围绕群众所需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三求惠民工程”、“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化和均等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同时,注重培育“本土”文艺宣传队伍和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文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四、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并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围绕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思想文化格局多元发展的新时代,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先决条件。首先,守正才能固本培元,恪守正道。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既不盲从各种外国学说和理论,也不照搬照套他国模式和道路,才能确保我们不偏离方向误入歧途、不迷失自己犯颠覆性错误;才能确保我们守住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因此,在构建我国对外的叙事体系、传播中国声音时一定要坚持守住“正根”。其次,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民族进步的标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竞争。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外来文化”和“本土文明”相互交融、相互较量的程度更加深刻,我们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文化观念、文化形式、文化机制、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不断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才能真正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久弥新、独放异彩。
(本文系“2023年广西马基地人才培养工程精品项目‘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的三个维度’”阶段性研究成果3;作者系中共武宣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陈庆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