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干部挂职作为我们党培育和管理干部的重要方式,对加强部门交流、提升干部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地区仍不乏存有挂职变“挂置”、交流变“郊游”的现象,严重影响干部形象,严重浪费政府资源。因此,干部挂职要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应当切实做到“三防”,确保挂职制度不走样、不变形。
挂职更要挂“质”,防止挂职“摊派式”导致人挂质不佳。有的选派单位在选派挂职干部存有私心,担心影响本单位的正常工作,不愿意推荐本单位的“架海金梁”,因而出现消极应付、把关不严、随意选派、大搞摊派等问题,这样自然而然就影响了挂职干部的质量,进而影响挂职工作的质量。在派出干部之后,或是对其远程指挥,令其身心俱疲;或是对其不管不问,令其成为“断线风筝”。因此,在选派挂职干部时,应做到“精准式”选派,确定挂职地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选派单位需要磨砺出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挂职更要挂“责”,防止挂职“宾客化”导致名挂责不明。有的接收单位认为干部挂职时间短,对当地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因而将其视为“座上客”,并不明确具体职责,不敢放手放权,甚至希望其扮演“跑部钱进”的角色, 这样又怎能使挂职干部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产生归属感呢?值得注意的是,挂职干部不是“局外客”,而是“局中人”。挂职地区作为培育管理挂职干部的“主考场”,应当明确“考点”,挂职干部须熟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说好”,让老百姓来当“考官”,切实为老百姓纾难解困,这样才能答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干部发挥了才智、尽到了职责、付出了汗水,自然会将挂职地区视为“第二故乡”。
挂职更要挂“志”,防止挂职“镀金化”导致身挂心不静。有的挂职干部对挂职具有极强的目的性,认为挂职经历可以在自己人生履历表中增添一抹亮彩,是日后提拔升迁的“敲门砖”,于是在挂职时期“身在曹营心在汉”。这种重经历不重经验、重履历不重磨砺的功利心态,将外出挂职视为“度假”、“福利”的赋闲心理,不仅虚掷了光阴,还浪费了难得的锻炼机会、辜负了组织的信任栽培。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道:“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挂职干部当有高远的志向,做到不忘初心,须为当地百姓做实事、出实招、见实效,不可做被动“坐等上门”的“悬浮干部”,而应成为主动“把脉问诊”的“沉淀干部”。挂职经历不是“镀金炉”,而是“炼金炉”,要用这把“三昧真火”将自己淬炼成为“真金”。
随着挂职制度的不断优化,如今也有“双向式”挂职、“立体式”挂职、“订单式”挂职等多种创新形式,但不管是何种形式,都要让挂职干部跳出“安乐窝”,当当“热锅上的蚂蚁”,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也要为锻炼干部的火炉“添柴加火”,让挂职干部成为能上能下、堪当大任的时代栋梁。(文/朱书群)
供稿:中共上犹县委组织部
责编:王世龙
审核:陈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