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联播》的系列报道《“3820”战略工程启示》,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福州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情系人民、躬身为民的历程和沉甸甸的民生牵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循着“3820”之风,主动深入群众,在群众呼声中听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才能不断把“奋斗坐标”校细、校准、校实。
在“群众呼声”中听懂期盼、摸清需求,校准“服务要细”的奋斗坐标。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军门社区考察时,提出“三个如何”的治理之问:“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把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一步步变为现实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能清楚地听到政策下群众开心的“笑声”,但也更应听懂“笑声”下群众的殷切期盼。比如,当前各地都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听到老百姓欢声笑语的同时,我们能不能多征求几次群众改造需求,多设置几类改造标准供群众选择,等等,真正让老百姓笑口常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听懂群众期盼、摸准群众需求,把群众心中事办实办细,让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有着落、有回应,让能真正获得群众点赞。
在“群众呼声”中找准定位、找出路子,校准“干事要准”的奋斗坐标。“你们居住过这种环境吗?让你们住,你们住不住?我们现在的老百姓还居住在这种环境下,你们说要不要改造?”“请给大伙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一年后,福州苍霞社区棚户区改造完成,3400多户居民顺利回迁新居。时隔20余年,当地群众依然口口相传着“三赴苍霞”的故事。时刻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把群众的事情作为大事来抓,这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情怀和担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秉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从群众的“呼声”中抽丝剥茧,于细微需求中找出路子、找准定位,以切实可行的“蓝图”精准为民服务,做到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发展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在“群众呼声”中发现问题、厘清差距,校准“谋事要实”的奋斗坐标。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下手,面对90年代因工业、生活等污水直排影响被污染的福州内河,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发展不能牺牲环境,任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于是,在财政仅有10亿出头的情况下仍然选择用6年时间花3亿对内河进行整治,这才有了现在福州的风景如画。民生不是谋求政绩的幌子,最见不得“客里空”。忽视群众真实需求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会引得群众怨声载道,让政府的公信力越来越低。“天下之事,皆成于实。”群众声音是反映我们工作好坏的最好依据,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善于从群众的呼声中听到“弦外之音”,发现问题、厘清差距,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坚持做到不唯上只唯实,始终把群众的好口碑作为自己最大的政绩,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阅卷人”才可能打出高分。(德阳什邡市委政法委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