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评论观点

浅谈文化润疆背景下南疆地区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以X中学为例)

浏览:103698 次 发布时间:2024-04-24 14:03

一、X中学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与成效

(一)X中学基本情况

X中学于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可容纳学生约3000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汉、回、蒙、彝、藏、锡伯等多民族组成的民族团结大家庭,学校先后被评为喀什地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地区级文明单位、地区级花园式校园、县级民族团结示范校、地区级民族团结示范校。

(二)X中学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经验和成效

1、着力以党建为引领,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党建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龙头”,抓好党建工作就抓住了学校工作的关键。该校深入推进学校党的建设,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以党建推动思政教育开展,建设党员干部、教师、学生“三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充分激活党组织的带动作用,并发挥“小手牵大手的”作用,形成党组织-党员-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群众组成“一张网”,以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将校园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的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着力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学生的政治启蒙教育,并结合“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载体,实行校领导联系班级、党员联系群众、教师联系学生的分层联系制度,让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一个角落。

2、着力创设育人环境,打造校园文化矩阵。一所学校有文化底蕴,学校才有根,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让校园环境中的每一面墙、每一个字会说话,让每一个校园景观都成为红色教育资源,真正做到环境育人、以文化人。该校全面打造红色校园环境,校园内的活动广场、教学楼、教室、食堂、宿舍、走廊、楼梯以及围墙等所有的建筑物,均以红色主题词进行命名,让红色教育走进学生的课余生活,让课余生活延长,校园一室一物、一花一草、一标识一旗帜,均巧妙、有机地融入红色主题,全方位打造红色文化,而学校所有文娱集会活动中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成为一种必选动作,始终保持昂扬的精气神。

3、着力打造特色课堂,潜移默化润泽学生。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该校注重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通过选派思想政治课老师参加专题培训,促进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引导教师准确把握思政课课程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并优先发展思政课骨干教师入党,逐步提升思政课教师党员比例。并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特别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切入点,在思品、历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中有机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内容,做到有课时、有教案、有主题,并将一些课例通过整编,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校本教材,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思政”改革,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着力创新教育载体,第二课堂寓教于乐。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直观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平台。该校通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等活动,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等推进文明礼仪教育,抓好传统经典诵读教育,将耕读文化作为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品牌,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特别是劳动教育课程当中,辐射到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教学各个环节全覆盖,在寓教于乐中加深学生们对于耕读文化的理解,深刻地体会到时间之可贵,生命之美好,学会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弘扬勤劳节俭、身体力行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胸怀天下振兴中华的理想追求。

5、着力推进红色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色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该校利用“红色实践”具有融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特点,着重推进“红色实践”,通过学生参观邓瓒县纪念馆、叶城烈士陵园、阿克塔什易地搬迁宣教馆,让学生们深刻感悟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并让学生“游家乡、知家乡、爱家乡”,通过家乡的点滴变化,感受党的恩情,体会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幸福与骄傲,从而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该校还充分利用校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开展小讲解员的选拔、培养,到学校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培训,一大批优秀的小小红军讲解员脱颖而出,学习、培训、实践,这种体验式德育模式,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吸引着、引领着他们积极向上。

6、深入开展普通话推广普及,搭好语言文字连心桥人心相通,语言先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文化认同、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心灵钥匙。该校为了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通过创建规范健康的校园语言文字应用环境和校园宣传阵地,努力营造人人讲好普通话、个个写好规范字的良好氛围,将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教学语言,学校所有会议的发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课上回答问题一律使用普通话,并积极参加并精心组织推普周活动,通过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竞赛,如普通话朗读比赛、演讲、辩论赛、征文、主题班会等,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提高师生对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

二、X中学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式相对单一

从该校的实际经验可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应当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既要体现时代性、创新性,又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符的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多数都是以宽泛的理论灌输为主;内容形式单一不够丰富、内容更新不及时;教育形式化,只是为了完成教育任务等现象依然存在,让学生理想很伟大,但要具体实施却不知从何做起,造成部分学生对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存在片面认识。

(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相对缺失

从教育评价的导向上看,虽然在中考、高考的政治学科考试当中,已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纳入其中,但是比例相对较低,而中学阶段依然存在一定的升学压力,因此无论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层面对于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系统性学习教育重视不够。该校虽然将民族团结课作为学校一门必修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任课教师均为兼课考试,并且只在8年级开设民族团结课,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也可以学习到有关党和国家、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关内容,但是都是单条性碎片化的知识点,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教育;而在学校的相关文化活动和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点不明确,将其简单等同于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

(三)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合力不足

学校教育在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庭的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成效、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情况看,根据调查,在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密切相关的民族团结意识的培育上,68%是通过学习组织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相关活动和思政课老师的讲解学习到的;有 9.2%的是通过村(社区)组织的宣讲中学习到的,而通过在家与父母的交流和父母参加相关活动了解到的比例不足5%,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和有效合力并未形成,而该校处于南疆民族地区,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家长对于“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等思想的理解也处于一个基本认知的层次,并没有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出现“5+2=0”的现象,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效果的提升,甚至有可能让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目标无法实现。

三、文化润疆背景下学校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与建议

(一)开辟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渗透

红色资源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头活水,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进一步加强红色教育。一是深挖红色资源,打造学习地标。依托叶城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全面梳理整理红色革命故事、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先烈事迹、戍边守边护边和处突维稳中的英雄事迹,结合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因校制宜打造具有九中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先烈事迹和英雄故事成为青少年学生的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二是把握有利时机,开展“石榴籽”志愿服务教育活动。切实把握教育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战争胜利日等重要纪念活动时机,通过祭扫烈士陵园、瞻仰历史遗迹、重温入队、入团誓词,优化红色课堂,丰富教育载体,在实践中不断传承红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用好宣传工具,加强宣传力度。多媒体设备、校园广播既是开展工作的通信手段,也是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平台,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传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教育,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融入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于是就是要不断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是创设良好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具体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在校园文化的创设过程当中,积极营造浓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的品牌化建设,坚持打造一校一品,把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主题,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学校的校风校训当中,通过学校校内报刊栏、班级板报、主题画廊,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并在班级悬挂国旗、张贴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的名人名言等内容,让每一面墙,每一块区域、每一个标牌都深蕴文化,发挥着育人功能,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更加深刻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涵。二是不断创新教育形式,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让红色教育走进学生的课余生活,让课余生活延长。坚持把“红色引领”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员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知行合一,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知识的全面成长、成才。三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夯实知识体系。坚持把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国史教育、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将党史国史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通过重温了党的光辉历史和共和国的光辉历程,感悟老一辈革命者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心、走向未来,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课、专题教育课,将党史、国史教育与地方史相结合,深入挖掘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对重大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的研究,以县志、历史大事记和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教育素材,加强校本党史、国史教育的开发;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整合,通过组织开展跨学科集体备课活动,改进教学方法,将党史国史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式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于“五个认同”的理解,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三)突出民族特点,增强教育针对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式”的教育,更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促进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和实践。一是编写校本教材,研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使得课堂体系和内容更加贴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而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来说,充分利用地方史料和历史素,借助地方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借助身边人、身边事,以小见大,折射其出整个历史的发展与传承脉络,能够让历史从遥不可及的镜像走向现实,将历史转化为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这样学生就会对历史更感兴趣;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叶城县自身的历史资源,特别是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形成的不怕死、不怕苦、不怕亏的爱国精神,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自觉地以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二是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好“思政大课堂”育人目标。坚持把地方课与地方党史课教育教学内容融入少先队活动、主题团日等活动,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演讲赛、辩论赛、讨论会、成果展示等形式,采用翻转课堂、实地践行等方式,运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讲好民族故事,让每个学生都能作为主体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引导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同时,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现场教学,开展红色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穿军装、戴军帽、扛粮袋、吃粗粮、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中切身感受革命时代的艰苦生活,体会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深化对党、对祖国历史的理解和领悟,让“五个认同”直抵人心,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①孙秀玲. 新时代西部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方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4)

②李依萱.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7.

③刘杨. 学习“四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 郑州师范教育. 2021(03)

④林于良.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难点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1):29-31.

⑤郑洁,李晏沄.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1):32-34.

作者:周柱成、王晓瑛、屈晓敏、努尔艾力·依则孜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浅谈文化润疆背景下南疆地区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以X中学为例)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