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发现一个颇具深意的现象:农户家中养了几头黄牛,原本计划用于犁田,但由于黄牛已长大,错过了最佳的“鞭打教育期”,现在再教它们犁田已显得力不从心,犁出的田地高低不平,因此这些黄牛只能被转作肉牛养殖。农户养牛引申到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年轻干部处于事业、生活起步期,党性历练、社会阅历、基层锻炼相对不足,若不加以正确引导,便容易错失成长“黄金期”。笔者认为,可从训牛犊犁田中悟得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的智慧,从强化教育、结对帮带、监督管理、实践锻炼方面着手,助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牵住“牛鼻子”塑造“牛气”。在黄牛长到1岁左右开始就需要给牛扎一个牛鼻圈,否则一旦牛有了脾气,就会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也就无法胜任犁田的任务。正如年轻干部培养一样,必须在关键时期尽早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各级党组织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教育机制,依托党校、本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党性教育阵地,采用专题讲授、现场体验、社会实践、情景教学等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锤炼和党性锻炼。同时盯紧入职报到、职级晋升、提拔重用等关键节点,精准施策开展警示教育,促使年轻干部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注重“传帮带”激发“牛劲”。当小牛长到一岁半以后,才开始在田里进行“调牛”,俗称磨。将牛扼头套在母牛身上,用手抓住小牛,将小牛套在牛扼头上,一手扶犁,一手执鞭,让鞭绳保持不紧不松的状态,将母牛驱赶,小牛就会跟着向前。“老带新”“传帮带”是帮助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方式,能较好的缩短年轻干部发展“探索期”和“空档期”。各级党组织要根据“传帮带”对象的基本情况、岗位特点和短板弱项,按照“以老带新、以熟带生”和“缺什么、教什么,需什么、帮什么”的原则,推选一批政治思想可靠、理论功底扎实、履职能力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组建帮带“导师库”,采取“一帮一”或“一带多”的形式开展“立体化”帮带,让年轻干部快速积累经验,成长为单位的“头雁精英”。
时常“梳洗刷”纯净“牛体”。经常梳刷牛体,不仅能清除寄生虫,让黄牛保持清洁,还能促进黄牛血液循环、胃肠蠕动。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年轻干部管理也要经常“刷一刷”。一方面年轻干部自身要对标期望、对照典型常省吾身,查摆自身的不足与短板,提出改进措施,并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紧盯“八小时内”履职用权和“八小时外”社交生活,及时了解年轻干部思想和工作动态,警惕沉迷网络游戏、赌博、奢侈消费等多发易发问题,综合运用日常考察、谈心谈话、廉洁家访等形式,发现苗头及时提醒纠正,推动纪法教育融于日常、抓在经常,让年轻干部明纪守规、知畏笃行。
建好“训斗场”检验“牛力”。每头黄牛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习性,加强驯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年轻干部的培养也是如此。各级党组织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大舞台”、检验干部的“大考场”,积极为年轻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聚焦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年轻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艰苦复杂环境、关键吃劲岗位历练,让年轻干部多捧“烫手山芋”,多啃“硬骨头”,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全面提升年轻干部谋工作、抓落实、打硬仗的本领。严格落实干部考核制度,做实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年轻干部使用、奖惩、教育、管理的重要参考,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文/谢金花)
供稿:中共赣县区委组织部
责编:王俞航
审核:陈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