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指出,要以为基层减负为落脚点,回应基层干部群众关切与期盼,鲜明树立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为基层减负要善做“减法”,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减“层层加码”之负,推动赋能增效“由虚转实”。职责体系不健全不科学,上级部门将职责层层向下级分解转移,自身角色定位为“中转站”,把责任层层上传下达传输给基层,因此必须减“层层加码”之负,切断层层加压,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权责清单”,逐步厘清职能边界,明确基层责任范围,着力解决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的问题,破除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让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敢于“自我松绑”的同时带头发扬好“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不断夯实破除“层层加码”的思想根基,在“减负”中不减如磐初心,不减工作热情。
减“压力超载”之负,激励赋能增效“轻装上阵”。“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最后一公里”,最苦在基层,最忙在基层,人少事多,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更是加重了基层的负担,甚至压力超载,为基层减“压力超载”之负,就要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的氛围,树立更加鲜明的激励导向,让会做事、敢做事的干部卸下重重压力,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做敢于担责的“行动者”,要“轻装上阵”不减责任,在更多的时间之余,奔一线、办实事、抓落实,主动与群众心连心,同坐一条板凳,做到在基层与群众的距离更近,党群干群的鱼水情更浓。
减“过度留痕”之负,助力赋能增效“精准发力”。有落实就要有回应,完成了一件事就要“留痕迹”,于是有了“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基层干部面对过多的记录台账、数据填报和考评工作,比如要改变面面俱到、材料颇多、台账多类的考核方式,摒弃繁文缛节,一项工作从上至下抓落实只用考核一种办法,过多的分解项目是不严谨、不负责的做法,过多的“痕迹管理”有时却存在过分强调过程记录而忽视实际成效的弊端,广大党员干部应卸下“思想包袱”,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与权力观,不断增强“自我减负”的紧迫感和行动自觉,把减轻工作负担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动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文/汤菁)
供稿:中共寻乌县委组织部
责编:王俞航
审核:陈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