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传播新质生产力话语
新质生产力话语涵盖了通过技术革新、知识应用和创新管理等手段,推动生产力的现代化和效率提升的广泛议题,需要从理论深化与普及两个方向来着手加强建设。理论深化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过,首先必须清晰界定新质生产力话语的核心概念与内涵,这包括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涉及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市场运作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目前已有关于新质生产力话语的界定,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比如更加全面的识别和解析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如全球数字化背景、市场需求变化、各国政策环境、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的发展等,发现其与新质生产力话语的内在联系。理论深化还需要对我们对理解和评价新质生产力的方式进行反思,这不仅涉及经济学角度的量化分析,更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的定性研究。在理论深化的基础上,普及新质生产力话语理论对于提高公众和专业人士的认知水平至关重要。普及工作需要从教育入手,将新质生产力话语相关的内容纳入经济、管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的教学体系中。通过案例研究、课堂讨论和实践项目,使学习者能够不仅理解理论,还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公开讲座、研讨会、专业培训和媒体发布等方式,也可以向更多的受众传播新质生产力话语理论和实践案例。这些活动不仅能提升公众对新质生产力话语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为专业人士提供相关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经验的分享和最佳实践的传播。在普及过程中,应注重话语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理论知识能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重视反馈机制的建立,通过收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士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新质生产力话语理论框架和传播方式。理论深化与普及是加强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建设的两个基本但重要环节。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和影响因素;通过有效的理论普及,可以提升公众和专业人士的对新质生产力话语的认知水平,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二、大力培养新质生产力话语人才
通过教育和培训,大力培养新质生产力急需的新型语言劳动者,实现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数字化要素之一的劳动者的提升和优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利用先进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和高素质人才,推动生产力的现代化和提升。新质生产力话语的专业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数字化的推广与人才培养是加强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关部门应当在培训设置中加入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课程,如创新管理、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等。高校教育应深化与产业界的合作,开设更多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专业和课程,熟悉新质生产力话语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学术界、产业界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实现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工作坊等方式,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最前沿的新质生产力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提升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可针对不同人员设计一系列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短期课程和培训项目,如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绿色生产等,以帮助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熟悉新质生产力话语环境,提升个人职业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在新型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专业新质生产力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外,也应注重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跨领域协作能力的培养,协助培训数字化背景下新型劳动者,实现更多时空下的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建立完善的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教育体系,将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建设纳入其中,包括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等。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合作,确保相关教育推广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总之,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社会对新质生产力话语的接受度,培养具备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加强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建设的关键路径。
三、大力构建新质生产力话语交叉学科
跨学科协作对于挖掘新质生产力话语的多元价值具有中观重要的作用,通过跨学科协作,打破话语研究学科界限,汇聚数字时代多领域知识与智慧,全面而深入地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从而构建出更加立体、全面的新质生产力话语研究发展体系。跨学科协作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话语的创新与发展,传统的话语体系往往受限于单一学科的视角与框架,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快速变化和高度融合的特点,跨学科协作则能够打破这种局限,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启发,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与理论突破。这些新的思想与理论不仅能够丰富新质生产力话语的内涵与外延,还能够为政策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与指导。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跨学科协作的广泛参与与深入推动,通过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大科研投入与支持力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的实施。我们期望构建更加全面、立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话语体系,为引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推动数字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四、大力提升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
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的建设关键在于如何有效表达和传播新兴技术在生产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加强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建设需要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空间,通过这些技术的整合应用,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将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建设与数字技术融合,不仅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关键举措。国家应加大对数字技术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投入,鼓励跨界合作,共同为数字技术在新质生产力中的创新应用贡献力量。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调度,运用人工智能提高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以及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生产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建立和完善新质生产力话语的数字技术标准体系,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规范和引导,有助于保障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有利于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从而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强化数字技术在新质生产力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加深对新质生产力概念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新质生产力话语传播需借助于案例分析和分享,所以积极开发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在线数字教育资源和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应当加强国际数字发展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的建设和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全球化发展。通过上述措,可以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新质生产力的现代化进程,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少语言沟通障碍,极大的阻碍和限制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比如,不同行业间专业术语的差异造成了理解和交流的障碍,导致跨行业合作时沟通不畅。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特定术语的理解存在差异,增加了沟通的复杂性。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新术语的不断涌现,因未能及时更新导致的难以理解。对于以上问题,可以通过标准化专业术语和概念的建设,减少行业内外的沟通壁垒,提高沟通效率。也可以通过加强语言教育和培训来提升个体的表达和理解能力,确保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
综上可见,加强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紧密相连,新质生产力话语体系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总结,更是实践的指南,为新质生产力的探索提供理论支撑与方向引领。随着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要求话语体系不断创新与完善,以更准确地描述特征和揭示规律。因此加强新质生产力话语能力的建设,能够促进全社会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入理解与把握,推动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简介:邵珊珊,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话语、国际语言服务、语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