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评论观点

从传统语言生产力到“新质语言生产力“的转向

浏览:72867 次 发布时间:2024-10-24 14:24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语言生产和传播方式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提出“新质语言生产力”的概念,探讨传统语言生产力向新质语言生产力转向的驱动力,指出新质语言生产力的研究方向,提出发展新质语言生产力的建议。

一、传统语言生产力的本质与特征

传统语言生产力是指在没有现代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完全依靠人类自身能力进行的语言生产和交流活动。这种生产力主要依赖于人类的认知和社交能力。传统语言生产力依赖于个体的语言能力,包括词汇量、语法知识、语音识别和生成能力。这些能力通过教育和实践逐步积累和提高。语言生产力受到个体文化背景的影响,包括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和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使用。语言生产文化性特征突出。传统语言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社交互动来体现。面对面的交流、书信往来是传统语言生产的主要形式。传统语言生产力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人类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求调整语言使用,生成新颖的表达方式。人类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语言,并能根据环境变化适应新的语言需求。这种学习过程是动态和持续的。传统语言生产力的局限性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较慢、容易受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的影响,容易出现语言障碍,甚至误解,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人类独特的思维和情感交流方式。

传统语言生产力活动分为几种类型:一是口头语言生产,包括日常对话,如面对面的交谈、演讲和朗诵等。二是书面语言生产,包括文学创作,小说、诗歌、散文、学术论文写作、研究报告写作等。商业和技术报告写作:如报告、说明书、商业信函等。三是视觉语言生产,包括书法,漫画、图解和广告等。四是非语言交流,包括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各类符号和标志等视觉符号。五是音乐和声响语言,包括歌词创作、口技和声效等。这些类型的传统语言生产力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人类交流方式。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体现了人类在不同情境下的表达需求和能力。但传统语言生产力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多元文化背景时,难以适应新兴的交流方式和技术。人类在进入信息技术社会中面临挑战,语言生产力的转型成为必然。

二、新质语言生产力的兴起

新质语言生产力则是在现代技术背景下兴起的一种语言使用形式,其特征在于灵活性和创新性。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语言的生产和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介形式,而是更多地依赖于技术工具和数字平台,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以实现更高效的语言生产和传播。这种语言生产力强调效率和多模态表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新质语言生产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技术驱动的语言生成:利用NLP技术进行文本生成、自动翻译和语音识别等应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GPT等模型创作文章、诗歌、对话等。2. 多模态表达:利用文本与图像结合在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上,结合文字、图像、GIF和视频进行表达。语音与文本交互,语音助手和语音识别技术支持的多模态交互。3. 数字平台上的语言创新:社交媒体语言:包括表情符号、缩略词、标签(hashtags)等新兴语言形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中的语言,在沉浸式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形式。4. 语言技术传播: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如聊天机器人和自动回复系统,提升沟通效率。内容个性化推送:基于用户数据分析提供定制化的语言内容。5. 协作与众包语言生产:协作写作平台:如维基百科等,利用集体智慧进行内容创作。语言众包翻译:通过众包平台进行多语言翻译和本地化。6. 数据驱动的语言优化: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语言内容和用户体验。多语版本测试:在数字营销中,测试不同语言版本以优化效果。

新质语言生产力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背景下,语言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革,通常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一是数字化传播,语言的生产和传播主要依赖于数字媒体和平台,如社交媒体、博客、播客等,打破了传统的纸质和面对面交流的限制。二是多模态表达,新质语言生产力融合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表达方式,使信息的传递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三是即时性和互动性,数字平台允许即时的语言交流和互动,用户可以实时评论、分享和反馈,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互动性大大增强。四是全球化与本地化,语言生产和传播具有全球视野,能够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同时,也能够针对特定的本地文化和语言习惯进行调整和适应。五是个性化和定制化,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语言内容可以实现个性化推送和定制化生产,满足不同用户的偏好和需求。六是去中心化,语言生产不再由机构(如出版社、媒体公司)主导,个人和小团体也能通过数字平台进行内容创作和传播。这些特征使得新质语言生产力在信息社会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影响力,推动了语言交流方式的深刻变革。

三、新质语言生产力产生的原因

传统语言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向主要源自技术进步、社会需求、人文交流的驱动。首先,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是语言生产力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在语言处理中的应用,使得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能力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语言生产和传播的方式。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如社交媒体、博客、播客和视频分享平台,使得信息的生成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其次,社会需求的变化,现代社会对即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内容的需求增加,推动语言生产方式的变革,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和交流的多样化需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普通用户可以轻松创建和分享自己的内容。这种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语言生产格局,赋予个人更大的表达自由和影响力。新质语言生产力常常结合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内容。这种融合使得信息传递更加生动和有效。AI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语言生产辅助工具,如语音识别和生成、自动翻译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发掘了创作潜力。此外,全球化加速了跨文化交流的需求,推动了语言使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促使人们采用新的语言生产方式来适应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这种需求促进了多语言、多文化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新质语言生产力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需求。跨文化交流对语言灵活性和及时性的要求日益增加。技术解决方案如实时翻译工具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语言障碍。

四、传统语言生产力与新质语言生产力的差异

1.传播媒介形式不同。传统语言生产力主要依赖于文字和口头交流,媒介形式相对单一,如书籍、报纸、广播和电视。新质语言生产力结合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媒介形式更加多样和融合,如社交媒体、视频平台、播客和虚拟现实。

2.传播速度和范围不同。传统语言生产力传播速度较慢,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信息传播范围有限。新质语言生产力依托互联网,信息可以瞬时传播到全球,范围广泛且即时。

3.内容生产者不同。传统语言生产力通常由专业人士和机构主导,如作家、记者、编辑和广播公司。新质语言生产者主要由用户生成的内容占据重要地位,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内容生产去中心化。

4.内容生产方式不同。传统语言生产力内容较为标准化,面向大众,个性化程度低。新质语言生产力依托大数据和算法,能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内容,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互动性和参与性不同。传统语言生产力互动性较低,受众通常是被动接收信息。新质语言生产力高度互动,受众可以实时评论、分享和参与内容创作,形成双向交流。

6.技术依赖程度不同。传统语言生产力的技术依赖较低,更多依靠人力和传统工具。新质语言生产力高度依赖数字技术和自动化工具,如AI、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

7.商业模式不同。传统语言生产力的产品通常依赖于销售、订阅和广告等传统商业模式。新质语言生产力的产品主要依靠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包括广告、赞助、会员制、众筹和数字产品销售等。

五、结语

1.开展新质语言生产力研究的重点

新质语言生产力研究应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社会文化影响、用户体验和教育应用等方面的探索,推动语言生产和传播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同时,还将关注新质语言生产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应用和影响,促进语言交流的多样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促进。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1. 技术与语言交互。随着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技术与语言之间的交互作用,探索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提升语言生成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如何将人类的语言能力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语言生产和传播。2. 多模态语言表达。新质生产力研究应关注多模态语言表达,探索如何结合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更加生动和丰富的语言内容,满足用户对多样化表达的需求。3. 社会文化影响。新质语言生产力研究应探讨新质语言生产力对文化传承、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语言生产力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4. 用户体验和参与。新质生产力研究应关注用户体验和参与在新质语言生产力中的作用,探索如何设计更加用户友好型的语言生产工具和平台,提升用户参与感和满意度,促进用户创作和分享内容的积极性。5. 教育与培训。新质语言生产力研究应关注对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影响,探讨如何利用新质语言生产力提升语言教育的效果和效率,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的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

2.发展新质语言生产力的建议

我们建议,一是建议制定支持语言多样性与创新的政策,促进语言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通过支持多语言教育、跨文化交流和翻译服务等举措,保护和促进各种语言的使用和传承,实现语言多样性的平等发展。二是建议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建设语言资源,提升新质语言生产和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加大对数字化语言资源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语言资源的数字化、标准化和共享,提升新质语言产业的发展水平。三是建议加大对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语言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新质语言生产力和竞争力。四是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新质语言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促进新质语言产业的国际化合作和交流,提升新质语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五是建议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师资培训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新质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语言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本文为国家语委2020年度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语言管理理论建构研究”[ZDA135-16]的相关成果) 

(作者简介:1.王立非 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巴渝学者”、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2.周芷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翻译与语言服务博士后)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从传统语言生产力到“新质语言生产力“的转向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