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评论观点

彰显资政育人功能的廉政文化研究新著——评《探源廉政文化:于成龙在罗城》的现实意义

浏览:68835 次 发布时间:2025-01-20 14:27

唐秀玲

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探源廉政文化:于成龙在罗城》一书,其现实意义在于资政育人的史学价值和积极作用。

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以上重要论述,为我们研究和借鉴我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经验,推进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一部全方位描述我国古代著名廉臣于成龙的著作——《探源廉政文化:于成龙在罗城》(以下简称“《探源廉政文化》”),其最大的现实意义莫过于资政育人了。资政就是在廉政文化及具体相关制度建设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而育人则主要是聚焦培育廉洁精神,厚植清廉土壤。从这两个方面看,《探源廉政文化》一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在资政方面的价值,《探源廉政文化》首先是一部关于古代廉政文化的著作,该书详细界定了廉政文化的内涵,具体表现在对什么是“廉”,“廉洁”与“廉政”的异同,“清流”、“酷吏”、“循吏”、“能吏”与“廉吏”的异同。通过审慎地辨析,为今天廉洁执政作出了具体阐释,提供了鲜明标识。其次,为了便于实际操作,该书还强调了于成龙廉政文化的具体表现,即在崇德教化和立规明矩方面用功甚勤,这就为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历史依据,厚植了文化底蕴。总书记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崇德”是对总书记道德观的最好注解。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教化”是学习的具体化。由此可见崇德教化为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参照。于成龙为官23年,始终坚守清贫、廉洁公正、勤政为民。他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从政的初心是基于爱民、利民、重民的民本之道。这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高度契合。于成龙在罗城当知县时,深入民间,体察民生。“赏罚分明”,鼓励人民发展生产。在具体为政上他“法德兼用、以德为先,恩威并施、以恩为主”。很好地践行了清而有为的廉政思想,对今天广大党员干部推进乡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践行法治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于廉政教育方面,《探源廉政文化》详细阐述了于成龙重视教化的相关措施。于成龙在罗城为官期间,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人,并教化民众讲究礼仪,节俭办事。这对于践行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求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和现实教育意义。于成龙家教严格清廉,他以半只鸭赠给儿子的故事在历史上成为美谈。他的家训是今天领导干部打造廉洁家风、建设“清廉家庭”的重要教育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挖掘与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加强家教家风建设,以良好家教家风促建优良的党风政风。

在总结古代廉政建设的经验教训方面,《探源廉政文化》一方面重点论述、总结了我国古代廉政建设的经验启示,包括对廉政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以及取得的成绩作出了翔实的阐述,而且列举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贪官,在对正反史料的对比中,“寓教于史”,取得了更为直观和突出的效果。另一方面基于腐败导致的灾难性历史后果,《探源廉政文化》有针对性地提出以法为纲、以才为用、以民为本等系列处置措施。通过上述努力,《探源廉政文化》力争让文献、博物馆中的于成龙活过来、立起来,并深入人心,从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在正人正己、养廉养心等方面锻造自己,使廉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做到有的放矢,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中达到标本兼治。

(作者系百色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教授)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彰显资政育人功能的廉政文化研究新著——评《探源廉政文化:于成龙在罗城》的现实意义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