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评论观点

永葆“赴京赶考”的人间清醒 答好“念兹在兹”的为民答卷

浏览:75737 次 发布时间:2025-03-25 11:33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河北西柏坡,踏上进驻北平的征程。毛泽东将这一历史性时刻比喻为“进京赶考”,周恩来则回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话尤在耳,新时代“赶考”之路,道阻且长,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自觉至关重要。广大党员干部要树压力、激动力、强能力,就是为在新征程中交出优异答卷,这不仅关乎个人价值,更关系党和国家事业,能否赢得人民最终的认可与历史的赞誉。

一、树牢“赶考”压力,常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就是说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永不自满的忧患意识,清醒认识到执政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始终保持对风险挑战的警觉。我们要以历史为镜,以李自成为戒,高度警惕“骄兵必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进入北京后,被胜利冲昏头脑,忘记了曾经的初心和使命,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最终迅速溃败。广大党员干部应汲取教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要面对现实之挑战,应对复杂形势,增强“逆水行舟”紧迫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当下,党员干部面临着啃“硬骨头”、涉“深水区”的艰巨任务,必须增强“逆水行舟”的紧迫感,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要回答使命之叩问,对标初心使命,破除“躺平躺赢”心态。不论是“两个务必”,还是“三个务必”,都体现着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都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谦虚谨慎,头脑清醒。然而,在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出现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等问题,不仅“躺平”,还想“躺赢”。为此,广大党员干部以“三个务必”为标尺,刀刃向内,深刻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坚决破除“躺平躺赢”的心态。

二、激发“赶考”动力,永葆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这就是说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动力源,用火红之心尽显为民情怀。根本动力就是站稳人民立场:从“半条被子”到“小康路上一个不少”的传承。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党员干部前行的道路。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核心标准,是这一思想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半条被子”的故事,生动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只有传承好艰苦奋斗的作风,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盼,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持续动力来自伟大目标:锚定民族复兴,强化“功成有我”的担当。“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将个人奋斗融入这一伟大蓝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担当作为。要立足本职岗位,真抓实干,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积极投身到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三是动力源泉来源精神传承:赓续红色基因,传承“赶考”精神的火炬。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员干部要从这些红色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铸造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领会红色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坚定理想信念。要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以红色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奋勇前行。

三、锤炼“赶考”能力,锻造善作善成的过硬本领。这就是说广大党员干部要有“金刚钻”能揽“瓷器活”。一是政治能力要强: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校准“赶考方向”。党的创新理论是指引党员干部前行的灯塔,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运用这一思想破解难题,是确保政治方向不偏航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只有深学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党员干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善于运用这一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二是攻坚本领要强:在基层一线“考场”提升实践能力。基层一线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也是提升实践能力的“主战场”。要充分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抓铁有痕,坚持调查研究。要学会与群众打交道,倾听群众的声音,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通过在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三是创新能力要强:以改革突破应对“新考卷”挑战。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党员干部要善用数字化思维、法治化手段、市场化方式破解发展瓶颈,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城市管理中,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城市运行的智能化管理;在经济发展中,可以通过法治化手段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公共服务领域,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创新思维和改革举措,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新考卷”的挑战,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李国样)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永葆“赴京赶考”的人间清醒 答好“念兹在兹”的为民答卷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