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评论观点

直播带货的信任危机:以“丝”充“绒”事件引发的思考

浏览:69949 次 发布时间:2025-04-02 10:06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江苏南通一些直播间卖货以“丝”充“绒”,且直播间的质检报告、合格证全部造假的恶劣事件,这让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此次事件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在直播间购物,是基于对主播和平台的信任,相信他们所推荐的商品是真实可靠、质量有保障的。然而,以“丝”充“绒”的欺诈行为,不仅让消费者花费金钱却得不到相应价值的商品,还可能因劣质填充物带来健康隐患,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对于整个直播带货行业而言,这一事件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它破坏了行业的信誉,使得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了质疑,一旦消费者的信任被打破,恢复起来将十分困难,这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销售业绩下滑,阻碍其健康发展。此外,那些诚信经营的商家也会受到牵连,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品牌形象受损的困境,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

在此次事件中,商家的不诚信行为是导致问题的根源。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他们不惜违背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采用欺诈手段欺骗消费者,这种短视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同时,监管部门和平台方也存在一定的责任。监管部门未能及时有效地对羽绒被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导致劣质产品得以在市场上肆意流通,而平台方则没有做好审核把关工作,对直播间的管理存在漏洞,使得主播和商家能够轻易地进行虚假宣传和售假行为。

为了重建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信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商品生产、销售环节的全程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台方也应加强审核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对主播和商家的资质、商品信息等进行严格审核,同时加强对直播内容的监管,及时处理违规行为。

消费者自身也需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在购买商品时,不要被主播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要仔细查看商品的详情介绍、评价等信息,尽量选择正规品牌和信誉良好的商家购买,一旦发现问题产品,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张帆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直播带货的信任危机:以“丝”充“绒”事件引发的思考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