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超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契机,对于中央企业而言,开展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仅关系到企业作风建设发展,也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作风建设事关民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如果作风不正,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正是靠着这些优良作风,我们党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风建设关系执政党的形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形象的代表,其作风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一个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能够赢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反之,一个作风不正、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不仅会损害个人形象,更会败坏党的形象。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八项规定,带头抵制“四风”,以良好的作风引领社会风尚。
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回望百年党史,作风建设的成败始终与党的命运紧密交织。延安整风运动通过批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实现了全党的思想统一和政治团结,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石。新中国成立后,党始终强调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凝聚了磅礴力量。反观苏联解体的历史,特权阶层腐化堕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泛滥,最终使苏联共产党失去民心,一个执政74年的大党轰然倒塌。历史以正反两面的镜鉴警示我们: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思想铸魂引领作风建设。加强作风建设要从自我严起来,习惯在监督舆论环境下工作,常态化适应。“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把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常态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真正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制度固本打造廉洁体系。在作风建设中,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措并举开展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海外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绷紧廉洁意识,不断完善“廉洁风险清单”,梳理各类高发风险点。健全“大监督”体系,整合纪检、审计、财务等监督力量,形成有效监督合力,更好服务海外事业发展。
文化浸润筑牢实干之基。敢于担当、实干实效是对作风建设的最好标注。中央企业承担着重大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时,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担当精神,真抓实干,将工作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树牢“廉洁是共产党员政治生命”的意识,坚定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勤勉敬业,埋头苦干,以实实在在的业绩体现作风建设的成效。
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以优良的作风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