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美食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整条红烧、清蒸、炭烤,也可以分部位做出剁椒鱼头、干烧肚档、红烧划水,什么部位适合做什么菜,是做菜的关键。
调查研究就像做鱼,最鲜活的对策来自基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机关干部常下基层才能多抓“活鱼”,应以“一鱼多吃”的思维,在“捕鱼”“做鱼”“吃鱼”三个方面下功夫,常态化为做好基层工作提供鲜活资料和创新见解。
带着“菜谱”下基层,按需“捕鱼”。鱼的种类繁多,定好菜谱才能捕准鱼。优质的选题是做好调研工作的基础,反映社情民意,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度挖掘有价值的选题,多一些“按图索骥”,才能避免“走马观花”,帮助党委、政府了解有分量、有深度的信息,防止蜻蜓点水、以偏概全。在选定主题后,机关干部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情景体验、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仅要通过走村串户建立感性认识,还应在交流互动中发现、研究、认识问题,理清工作全貌、找准症结根源、形成理性认识。在注重用详实数据、典型案例说话的同时,切勿带着框子找例子,带着论点找论据,把调查研究变成结论的预设,只有用活鱼做菜,味道才会更鲜美。对于选题外了解到信息,也应做好详细记录,为下次调研打好基础。
练好“厨艺”进厨房,精致“做鱼”。三分调查,七分研究。做鱼需要注意去鱼鳞、鱼鳃、内脏,放调料、重火候等等,写调研报告同样需要多重工序。要切实坚持问题导向,从调研中看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现实问题、影响阻碍村庄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发,认真进行归类梳理、去粗取精、提炼加工,从而发现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深入剖析背后的根源所在。不仅要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看,还要把问题拎出来,线上看、面上看。要抓住抓紧关键核心要素,既要有重难点分析,也有要轻重缓急,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原理,善于以小见大、归纳总结。此外,就像一种食材能在大厨手中千变万化一样,要学会“一鱼多吃”,巧用积累的调研素材,针对不同选题需求,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写成多篇文章,让每次调研都达到“1+1>2”的效果。
端着“成品”上菜桌,品鉴“吃鱼”。鱼的摆盘再怎么精致、造型再怎么独特,如果食之无味也枉然。“文可载道,以用为贵”。调研成果如果空泛、笼统,提一大堆空而无用、落实不下去的东西,不仅对决策没有意义,花时间花精力做的调查研究也是白忙。要深入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举一反三,从而找到破解难题的举措。定稿后,还应集中推敲文稿的逻辑思路,并论证对策是否站得住脚、可操作、可落地,努力增强对策的深度和实效。调研成果不仅要供上级提供决策参考,还应及时反馈当地党委政府,注重实现调研成果转化、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工作中,可以探索建立基层对调研工作的匿名评价反馈制度,供上级掌握每次调研的实际情况,以便提升干部的能力和改进调研工作作风,让调研成果最大化。只有这样,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让品尝“调研成果”的群众“唇齿留香”。(共青团云南永德县委员会 吴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