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评论观点

进入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浏览:202204 次 发布时间:2023-06-28 16:09

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20%,我国社会进入了中度老龄化阶段。这其中离退休老干部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庞大群体。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老干部工作,始终把它作为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策上、制度上、保障上关心、关怀、关爱,让离退休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尽享晚年。

进入新时代,老干部群体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我们东台市农业农村局老干部队伍的现状,可窥见一斑:近几年两次机构改革后,由原林牧业局、农业局、农机局、滩涂局、农办等六、七个职能部门合并。现有离退休老同志近150人,人数相当于县域正常运转的一个综合部门的量级。诚然,不论退休前是什么岗位、什么职业、什么资历,“到站”“下车”后,大家都统一了称呼:“退休老人”。但具体分析,差异性客观存在。因此,每个老干部工作者都应当“胸怀大局、调查研究、尊重个体、把握特点”。这是做好这一群体工作的前提。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文化层次有所不同。在离退休干部群体中,年龄从四零(前)后到六零后,而且耄耋老者居多,年龄悬殊20来岁,差不多相距一代人,有的压根儿就没有上过一天学堂,甚至从文盲起步,能够认字读书都是在解放前,仅靠“悟性”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本钱”。退下来以后,进入新世纪新时代,他们渐行渐远集体和社会活动,处于半封闭状态。

工作阅历有所不同。不同时期退下来的每个老同志都有自己奋斗的青春、辉煌的过去、难忘的记忆。现在老干部集中活动的时候,往往阅历相当的容易在一起,“忆往昔”,“同频共振”,讲各自峥嵘岁月的故事;不同“阅历”的则往往缺少“共同语言”。

生活内容有所不同。退下来的同志中的下一代,往往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恰逢“退下来”与“生下来”的机缘巧合,不少老同志只好跟随子女“背井离乡”,承担起“子女的子女”的保姆护工,隔代服务,任劳任怨,不亦乐乎。也有一些老同志比较潇洒自由,能够自主参加各种体育、书画、文娱、康养、旅游活动。这种状况决定了退休群体的分散性,增加了组织集体(集中)活动的选择性。

社会认知有所不同。这一群体中,不少都是在乡镇或部门工作多年的一把手,有人戏称为“书记处”、“一把手聚乐部。”他们工作经验丰富,自身要求严格,传统作风不变。对当今社会的某些负面现象和社会矛盾嗤之以鼻,而刚退下来的和原不同岗位职能上退下来的同志则认为,这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难免现象。应当以包容、开放、矫正的态度视之。有时各抒己见,甚至不欢而散。

面对不一而足的“和而不同”,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新要求,跟上新时代,笔者以为:

一、围绕初心宗旨,坚守公仆情怀,力求退休不退志

讲政治,任何时候都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对每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新时代检验老干部党性纯洁性的标准,就是看每个老党员、老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信仰始终如一的坚定性。一要学贯一生。 温家宝同志2012年3月最后一次答记者问时说:“我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我们要坚持过到老、学到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深刻领悟“什么是”、“为什么”、“怎样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许多老干部在学习交流、撰写心得中深情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讲述当年风采,事业得失时,一个共同的“国家记忆”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不会“过时”,定要终身践行。二要守正扬优。东台林场(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是原林牧业局的下属单位,是“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绿色发展”“林工精神”的发祥地,今年83岁,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投身茫茫荒滩,夙夜在公几十年如一日,终在“不食人间烟火”的茅草地上建成世人瞩目的绿洲的老场长朱龙山,就是一代代拓荒者的典型代表。他是林场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是东台林场发展史的“活字典”,是初心、恒心、爱心的精神坐标。“林工精神”与“三农精神”一脉相承,高度契合,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教科书”。老干部们与此话题便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神采飞扬。组织老干部在本岗位,并推而广之大力宣传,不仅是一份义务和责任,更是发扬光荣传统、庚续创业基因、厚植时代正能量的一份贡献。三要正道续航。新时代的“互联网”给社会现状和日常带来了巨大改变,但是“信息”鱼龙混杂、处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中的高龄老人,往往容易“雾里看花”。老干部工作者虽然也是“老干部”,一定要保持政治定力,登高望远,正确引导大家明辩是非,去伪求真,保持清醒,正道续航。老干部的心声,也要有适当平台发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应当见到普通老干部的身影。

二、围绕大局目标,激发个人潜能,力求老有所为

我们这个“群体”和其他单位一样,不少老同志都是科班出身,知识分子并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不在少数,有的在专业上“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成果丰硕。怎样在乡村振兴中把“剩余价值”利用好,潜能发挥好,大有文章可做。在既往探索践行的基础上,切忌形式主义:一是点对点服务。东台是农业大市,产业链完善。凭借我们的技术、经验、威望优势,在“链上”选准薄弱环节,选择经营种养殖大户,选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水”过程中的盲点,“课题”+“实战”,拾遗补缺,事半功倍。二是面对面传授。我们局网平台上每天都有涉农方面,来自农民的“急难愁盼”。在职人员中心工作纷繁,尤其是大忙季节,可让老当益壮的、“有的是大把时间”的老科技工作者主动请缨“抢”活儿干,到一线、到现场面对面排忧解难。“耕牛扣在桩上也是老”,免费指导,何乐不为?三是一对一培树。在全市堤东、堤西,选择不同区域、不同条件、不同种养项目,有一定代表意义和影响力的对象,“对口”典型培植,实施“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这方面的工作前几年已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受到省老干部局的肯定和表彰,乘风乘势再发力,定能提升老有所为的“含金量”。

三、围绕“适”而有趣,打造活动载体,力求丰富多彩

当代作家马未都说过: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眼睛里写满了故事,但脸上却不见风霜”。老同志不仅要认同这个社会,更要认可自我。我以为“实事求是”是王道。老干部工作者可谓“身临其境”,“感同深受”。首先是“康”。健康,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第一需求,老同志尤显重要。“疫”后更是提上议事日程。在组织学习上级文件、时事政治的同时,要把普及适老而不是“忽悠”的康养知识传达给老同志。利用“本土资源”约请市人民医院、中医院、骨科医院等专家科普讲座,“友情提醒”。斯如瑞典谚语所云:老同志“不用为生老病死‘备战备慌’”,但防心里恐慌。其次是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显所长,开展象棋、围棋、扑克等“静而有动”的活动,辅以唱歌、诗咏、书法、绘画等,让兴趣爱好“张扬个性”。还可以组织游园,“浅尝辄止”。再次是“和”。不少老同志反映,在“小家庭”,因“老生常谈”或“代沟障碍”,有时话谈不到一处,但到了“退休人”群体,话就“聊不完”。老干部工作者要做“有心人”,深情沟通、了解每一个老同志所需、所思、所想、所盼。在有需要的时候,用好“理顺情绪”的基本功,扮好“老舅爹”这一角色,是现在多数邻里关系所不能替代的。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老同志身心愉悦的“促进剂”,也是一方安宁、引领新时代社会风尚的“风向标”。(作者:江苏东台市农业农村局  徐锋)

编辑:雅文

责编:杨书和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进入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