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想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有效破解基层“疑难症”,我们必须要要树牢“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理念,备好调研“工具包”。
绘好“路线图”,定好调研“坐标轴”。调查研究要出成效,调前“备课”很重要。调研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扎实,调研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在调研出发前,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沉下心来,捋捋思路,想清楚为什么去调研、调研的主题是什么,通过调研想了解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到哪里调研、调研环节怎样设计、用什么方式调研成效会更好等方面内容,做好调研“小贴士”,形成系统、清楚、明白的行动路径和方法步骤,防止陷入“人云亦云”的藩篱,才能在实际调研中事半功倍、少走弯路。
用好“吸铁石”,联通干群“磁力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摸清基层实情,落脚点在于解决群众问题,心中沉淀有多少“为民之情”,决定了能听到多少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多少基层最关切的呼声。因此,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要以群众的“自家人”自居,摒弃“旁观者”“过客”心态,杜绝“骑马观花”“脚不沾地”式调研,刹住“轮子”,迈开“步子”,沉下“身子”,扑到田间地头、堂屋院坝,踩踩泥,摸摸土,多与干部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拉家常话、摆摆龙门阵,通过与群众“以心换心”“将心比心”,用“真情实感”搭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真诚倾听基层心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心体会群众疾苦,切实把调查研究做成一次“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才能获得第一手最真实的“情报”。
抡好“地质锤”,凿出破题“金刚石”。调研第一手资料是一座解决基层问题的“富矿”,但如果对调研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的“锤子”挥得不够勤、不够快,新鲜出炉的“富矿”也会“蒙尘”“氧化”,不能再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因此,要在调研材料“研”上细琢磨,从调研收获到的各类一手资料中,深入分析研判内因外因、各方角度,前后区直,通过“剥茧抽丝”、“解剖麻雀”,从访谈到的大量个体情况中探寻一般规律,找准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探求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把调研“富矿”打磨成破题“干活”“硬货”。
把稳“冲击钻”,冲破矛盾“硬骨头”。调研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研判工作结束后,要从实际出发,针对调研过程中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问题,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势,紧盯问题,盯紧落实,拿出敢打“硬仗”、敢钻“矛盾窝”的劲头,有的放矢、靶向施策、打通堵点、扫除路障,推动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出台,解决一连串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知行合一,把调查研究的成效转化科学决策的依据,真正让调研的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服务大众。(中共云南曲靖市沾益区委组织部 曹洋 耿大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