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要在乡村广袤的土地上种活产业“苗”,长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树”,关键在于掌握人才“活水”凿得出、引得进、用得好的致胜法宝,写好人才精心育、诚心引、用心留三篇文章,巧引人才“活水”浇灌乡村“荒土”。
盘活本土人才资源,精心培育“田秀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乡土田园不是人才“荒漠”,乡土人才犹如地下绿洲,取不着水多是因为绠短汲深,要不断完善人才发现机制,深挖本土人才“深水层”,让埋没于学历、职称、奖项等评价标准之下的“土专家”脱颖而出;要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冒尖”的乡土人才得教育、促成长;要建立激励机制,以“扬名”“得利”奖励突出涌现的优秀人才,让人才得“甜头”,有“奔头”,激发干事活力。
聚焦需求精准引才,诚心集聚“金凤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良才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北上广深等繁华都市人才如潮,很多人才选择流向基层一线,但人才下沉的目的是服务乡村振兴,因此,不能一味接收“大水漫灌”,要带着“甄别”的眼光,不能光看学历不看能力,光想引得多,不思怎么用,闭着眼大包大揽,以免“错位”引进后人才无用武之地,最后“相看两厌”。要按照乡土实际需要精准引才,比如农业发达就引进农学专家,工业发展好就引进相关技术人才,让“金凤凰”落在能舒展羽翼的乡土田野上,带着乡村一起振翅高飞。
优化人才干事环境,用心积蓄“内驱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对人才应该始终如一的真诚、关心、爱护,不能求才时“笑脸相迎”,用才时“高高在上”,给人才坐“冷板凳”,最后冷的是人才振兴乡村的热情。要积极做好人才服务,解决人才关切的医疗、教育、养老、社保等关键小事,让人才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发展事业;要创优就业创业环境,给予人才资金、土地、贷款等各方面的支持,建立容错免责机制,让人才安心留心,在乡村这片广阔的舞台上大胆发挥,积极实践,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齐心铺就乡村振兴“康庄大道”。(江西省大余县委组织部 刘晴 邱泽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