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双江自治县沙河乡平掌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以“六个聚力”锻造特色党建品牌,凝聚党群连心活水,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加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聚力建强核心 筑牢战斗堡垒
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方向,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主线,抓实“一个”领头雁培养工程,用好“两个”平台,健全“三个”机制,推行“四比”工作法,实现“软”实力和“硬件”建设双提升,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抓实“一个”领头雁培养工程:多渠道选优“领头雁”,把政治素质好、奉献意识强的能带富的“土专家”、回乡创业青年、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选为“领头雁”,把他们作为党员发展和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引导他们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为农村发展出力献策,真正让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人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力军”。用好为民服务中心和基层活动场所“两个”平台:在村里建成“为民服务站”、在村民小组建立“为民服务点”,为农民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同时,创建图书角、品茶室,为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所的政治引领和丰富文化生活的积极作用,切实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集村级议事、党群活动、文体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创建“三个”机制。党员积分机制:全村党员划分为A、B、C三个类别。A类为村干部党员或在村务农党员,B类为外出务工流动党员,C类为70岁以上和因健康状况问题不作硬性积分要求的党员。对不同类别的党员实施差异化积分项目,以日常量化形式积分,以积分多少确定排名先后,党支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审核认定并贴榜公示,年底对积分较高的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党员服务机制:坚持“自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的原则,组建成立政策宣讲、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治安维稳和环境保护5个方面党员志愿者服务小组,利用每月第二个双休日开展党员志愿者集中服务。为每名党员配备一件设有志愿服务的“党服”,要求各支部党员牢记党员身份、提高服务意识,扎实开展好为民服务工作。无职务党员设岗定则机制:按照“定原则、不定氛围,定目标、不定过程,定岗位、不定人数”的要求,在无职务党员中成立致富带头岗、民族团结岗、政策宣传岗、生态环境保护岗、突发事件处置岗位,把全村的力量凝聚到推动全村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上。推行“四比”工作法。在全村党员中开展比思想查变化、比进步查落后、比干劲查懒惰、比贡献查私心“四比四查”活动,转变党员作风,加快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聚力思想转变 激发内生动力
积极引导群众树立“坐不住、睡不着、等不得”的理念,全力解决“等靠要”问题,提振信心,凝聚合力,全面加快发展。特色宣讲激发感恩奋进动力。通过组织退休少数民族干部、火塘民语宣讲小分队、广大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挂包帮扶责任人和“双语”干部,围绕政策引导、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以召开群众会议、走进村入户等方式开展各级各类宣讲,把学习宣讲搬到群众身边,把党的政策和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加快群众思想观念转变。激发群众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以奋斗精神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党员带头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结合开展无职务党员设岗定则,引导广大党员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群众在村党支部和振兴理事会的带领下自发投工投劳、捐资捐物,修建村庄道路、沟渠、活动场所,组织群众到山上寻找本地花草、石头、枯树等材料,修建竹篱栈道、花道,装扮自己的村庄。通过党员走前头、作表率,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进一步解放群众思想、消除群众顾虑。群众思想观念大幅转变,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全村干事创业的激情高涨。2016年至2018年期间,群众不等不靠、自觉投工投劳超过10000人次,修建道路、沟渠多20条,修建活动场所8个,在村组道路、庭院栽种本地花草树木2万余株。技能培训激发增收致富能力。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全力实施“千人培训计划”,每年组织开展烤烟、养殖、建筑工、茶叶加工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不少于10期,实现农村低收入户每户至少有一人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聚力发展产业 鼓足群众腰包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党建+”模式,打造以茶叶、烤烟、核桃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畜禽养殖、劳务输出、体验观光农业等为补充的“有长有短、长短互补”的产业格局。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现一个自然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把大箐自然村打造成核桃产业专业村,把平掌自然村、下寨干沟边自然村、郭家寨上寨自然村打造成茶叶产业专业村,把邦佑自然村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专业村。让每一个自然村都有一个主导产业,建成以主导产业为引领,其他产业跟进的产业发展链。按照“村党支部+党员+农户”方式,实现一户有一个致富产业。围绕“以培促带”,以支部为引领,把具有一定致富能力、种植技术和服务群众意愿的群众发展为党员,组织党员在各个产业建设中,认领岗位,激励党员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们真正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当好引路人,通过带动的方式提升老百姓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的主动性,让每户农户一年四季有产业,一年四季有收入。坚持“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组织化、规范化。组建了茶叶、畜禽养殖及竹具加工合作社,大力推进林鸡、林蛙、林羊、林猪生态种植养殖,开发拉祜族竹编传统工艺。全村共有甘蔗基地1300亩、茶叶基地1700亩、核桃11188亩、去年完成烤烟种植400亩,建成生猪养殖小区1个,培育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60余户,发展蜜蜂养殖600箱、完成桑树种植78亩,建成3个合作社,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万元以上,人均务工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202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达3573.31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4649元。
聚力生态宜居 美化村寨环境
推行一机制,开展两个行动,着力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美化村容村貌,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全面推广“村党总支+保洁理事会+监督管理员+农户”四位一体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配备卫生监督员8名,组织群众每周打扫一次环境卫生。扎实开展好“七改三清”行动。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与处理,建立健全村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成村内排污沟8条3公里,以网格化管理,开展环境卫生保洁,及时清理清运垃圾,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公厕9座,户厕300余座,组织监督群众每周两次集体清扫房前屋后、公共区域,清理生活垃圾废弃物等,做到人人参与、户户干净、村村整洁。同时,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的原则,安装太阳能路灯110盏。扎实开展“三堆变三园”行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围绕“增色、增绿、增亮”,扎实开展“粪堆、柴堆、草堆”变为“菜园、花园、果园”行动,农户均种植10盆以上兰花、石斛等特色盆景,全村已培植5000余盆,同时,组织党员群众投义务工对公共道路、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进行美化,“村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绿中”的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寨初具雏形。
聚力乡风文明 完善乡村治理
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倡导与引导并行、治理与说理并重、塑魂与树人并举,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治理工作提升。抓住关键力量,以党风促民风。从党员干部抓起,出台党员“治陋习、树新风”相关规定,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党员干部首先不做,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强化教育引导,推动诚信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引导和强化村民诚信体系建设,增强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平掌村还被评为“信用村”。倡导文明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组建乡村振兴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开展“摒弃名目繁多办客陋习,树立新型人情观;摒弃婚礼陋习,树立新型婚俗观;摒弃丧事陋习,树立新型丧葬观;摒弃赌毒陋习,树立新型生活观”为主要内容的“五摒五立”行动,引导和规范村民破除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乡风文明建设。树立典型示范,促进乡风文明。积极培育文明新风、树立文明风尚,以户为抓手、以组为基础,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创评活动,由党员干部家庭带头做表率,深入挖掘道德模范典型,推荐宣传展示“身边好人”事迹,营造文明和谐乡风。各村组成立文艺宣传队,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党群联系机制,促进乡村和谐。深入推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党员干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宣传到村到户,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人,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一线。
聚力典型选树 引领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党建+乡村旅游”,通过建强组织、强化管理、引进项目、抓实载体,把邦佑自然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村,加快推进全村脱贫攻坚成效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强组织,夯实基础。把邦佑及大箐自然村联合党支部建设成为乡村旅游“功能型”党组织,把党组织的服务落实在乡村旅游经营第一线。进一步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带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的“能人书记”和“能干党员”,通过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积极培养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培养了一批以党员为主的农家乐经营示范户、蜜蜂养殖示范户、茶叶经营示范户、生态鸡和生态猪养殖示范户、木耳等菌种植加工示范户。强化管理,凝聚合力。持续创新“党建+村务管理”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思路,引领群众思想观念转变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广大党员及群众投身于乡村旅游发展中,形成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良好格局,激活了发展的内生动力。曾经不善与人接触、不敢和别人打招呼的邦佑群众,性格变得开朗了,有三分之一的青壮年劳动力走出了寨门外出务工,很多群众学会了在家门口售卖“山货”。2016年至2017年期间,群众不等不靠、自觉投工投劳超过2000人次,修建12道瀑布前的6公里便道,完成帮佑自然村3000米入户道路硬化和1000米排污管道建设。引进项目,撬动动能。多方协调,争取资金支持,积极向上级争取沪滇援建项目等资金480余万元。完成帮佑瀑布景点栈道建设,建成停车场1个、建成葫芦休闲亭1个、乡村旅游景观道2250米,建成铁索景观桥1道、游客休憩野炊广场1个、农产品交易场所1个、旅游公厕4个;建设射弩场500㎡、陀螺场300㎡,完成旅游线路景点标识牌和景区入口景观建设,旅游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抓实载体,打造品牌。按照“党建+拉祜文化+自然资源”模式,积极打造邦佑村旅游品牌。以支部为引领,围绕拉祜族传统吃、穿、住、行、用、讲、唱等保护性地开发拉祜族原生态文化,依托当地独有的资源优势,发动群众开展“三堆变三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把农户的粪堆、草堆、柴堆建设成为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打造每家每户的微景观,实现进村有景、户户有花,同时,打造邦佑12个瀑布、邦佑岩蜂、万亩竹海、万亩核桃旅游观光路线,让邦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与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合,建成一个风景优美、文旅融合、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立足资源禀赋,围绕“邦佑瀑布小镇”品牌创建,组织拉祜族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大红菌、野生蜂蜜等原生态特色农业,依托“旅游+”模式,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倾力打造乡村旅游+原生态农业的“双赢品牌”,年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销售生态茶、农副特色产品、餐饮业等旅游综合收入140多万元,带动平掌村更多的群众致富,为幸福生活举杯。(云南双江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王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