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遵义红花岗区金鼎山镇后庄村党总支深刻把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条总纲,以“五在村”打造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组织建设、文化供给、乡村治理、旅游打造、产业发展等方面协同发力,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背景情况
金鼎山镇后庄村距遵义市中心16公里,面积1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83亩,林地9625亩,森林覆盖率75%以上,共有6个村民组676户2891人,设有1个党总支,2个支部,共有57名党员,2个党小组,是省级“二类贫困村”,所有贫困人口已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
近年来,后庄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抓实组织强村、文化美村、治理乐村、旅游靓村、产业富村五大举措,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发乡村发展最大动能,书写676户2814人“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答卷。
二、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组织强村筑“堡垒”。坚持“选好一个领头人,带好一支先锋队,建好一张服务网”,全方位增强后庄村组织功能,激发服务效能。
1.实施领头雁工程。坚持政治标准,突出党性强、作风好,将懂管理、能带富、口碑好的胡泽芳选派到村任村党总支书记。同时,由镇党委牵头,对内用好镇级党校,对外积极争取学习机会,帮助其拓视野、长见识,不断增强履职力。
2.建强多元化队伍。为确保党组织“细胞”充满活性,强化村党组织政治吸纳,大力从优秀大学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乡贤”等群体中发现引导3名“能人”到村任职,增强村党组织战斗力。坚持贯彻落实发展党员“六法”,培育预备党员3名、发展对象1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扎实推进“三亮三比”活动,创新“345”工作机制,叫响“有困难找党员”服务品牌,增强了村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
3.构建网格化管理。坚持山水相邻、地域相亲,以村组党员为基点,全面细化“五长共治”网格服务机制,在化解矛盾纠纷、整治不文明现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后庄沟、新土沟两个党支部引领作用,建立“支部+网格”联动机制,持续深化“主题党日+”形式和内涵,常态化开展卫生整治、困难救助、留守关怀等主题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二)文化美村富“精神”。坚持“睦邻里、淳乡风、扬和善”,传播敬老孝亲爱幼传统美德,深化家乡情结,强化精神文化供给。
1.集扬民风“塑文化”。定期开展“最美家庭”“花香农户”“厚哥庄妹”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广泛开展文化宣传、社会互助等活动。建立起红白理事会制度,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领村民争做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充分展示“孝慈仁爱、勤劳朴实、互信互助、和合安乐、自立自强”后庄村文化。
2.田间书吧“浓学风”。在群众家中、小卖店旁打造“开放式书吧”,定期更新书籍,让村民出门有“谈资”、儿童畅读有去处,浓厚村庄读书氛围。同时,聚焦关爱留守儿童、后进生帮扶,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开设“家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四点半学校”,全力打牢特殊困难孩子学业基础。
3.轮训指导“强本领”。依托“镇级党校”,扎实推进乡村人才培训4期,培训乡村人才、群众120余人次,破解农村教育难覆盖、难组织、难持续等问题。搭建多元化培训交流平台,整合科普专家、农技干部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讲,进一步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让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落到群众“心坎里”。
(三)治理乐村管“小事”。紧紧围绕“三治融合”,完善“党建+村管事”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社会走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
1.践行和强化村民自治。建立“村党组织书记+管事长+管事小组长+管事员”的四级组织体系,推选出管事长7名、管事小组长13名、管事员36名,增强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动员村民参与民主协商与决策,开展协调议事、化解矛盾等村级治理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2.提升乡村法治水平。以“四个一”工作模式为抓手,成立一个公共法律服务室,创设一个农家宣讲小院,组建一支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队,建立一个法律援助微信群。加强农村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进法律援助进村、法律顾问进村,培养“法律明白人”30余名,大幅降低群众用法成本。
3.塑造乡村德治秩序。制定正能量、接地气的村规民约,有效整合社会价值,用村民的价值规范进行自我约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明新风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联动综治、卫健、法律等平台,打造集群众服务、法律援助、健康保险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化纠纷、解难题。
(四)旅游靓村活“资源”。坚持“文旅一体、农旅结合”,紧盯现有“蓝莓系列”特色产业,拓宽资源整合渠道,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1.整合资源建“新村”。聚焦特色村庄一期、二期建设项目,与乡村振兴指导员协作发力,引进龙头企业对村庄旅游阵地、人居环境、活动场所等进行整体规划,实现办公阵地规范化、村庄风格统一化、服务管理精细化。动员村民自愿入股项目建设,“美丽村庄”怎么建让村民说了算。
2.联合宣传聚“人气”。结合传统节日,联合单位开展蓝莓节、丰收节等主题活动,吸引市民到村旅游,感受乡村“慢生活”。联合名企大刚公司组织城区学生到村开展研学活动,开设农业体验、休闲娱乐等活动项目,实现多方游客“留得住”。
3.组合推进卖“山货”。依托供销合作社电商平台和线下供销社阵地,在村办公阵地设立“三社合一”金融便民服务点和农资便民服务点,创新特色农产品展销方式和手段,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结合自主采摘,吸引游客购买本地新鲜农产品,助力“山货”出山。
(五)产业富村强“联结”。坚持“组织带领、产业带动”,持续深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组织方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新动力。
1.培育农业主体。聚焦“市民果园,多彩后庄”定位,引进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8家,联合村级合作社,流转闲置土地,打造5个百亩基地,分组连片发展蓝莓、李子、樱桃、蔬菜、林下养殖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户收入。
2.打造特色产业。明确“优一产、强二产、活三产”发展思路,用活蓝莓基地,发展蓝莓产业,打造蓝莓酒、蓝莓酱、蓝莓干等产品加工链。依托特色村庄项目建设,引导游客前来游玩、感受乡村乐趣。结合游客中心、停车场、研学基地等资源,组织蓝莓采摘活动,让基地增流量、提效益。
3.深化利益联结。采取“资源、资金、资产”三资值股入股、按股分成,引导村民加入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推进集体产业、发展效益村民共享。严格“442”分配机制,按比例将集体经济收益覆盖全村股民,持续激发干事活力,集体收益累计分红10.7万元。
三、经验启示
后庄村党总支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深刻把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条总纲,充分认识到唯有在建强组织堡垒体系的前提下,才能够向“组织强村、文化美村、治理乐村、旅游靓村、产业富村”的总体目标持续推进。自2020年以来,村党总支以“党建+”模式全面实施“五在村”系统工程,全力夯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以“后庄之变”为推动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委组织部 乾鸿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