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文旅康养

寻脉文化源地,传承黄梅文化

浏览:176306 次 发布时间:2023-08-18 10:34

为贯彻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思想工作,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赴黄冈黄梅文兴古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组织前往黄梅戏发源地——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进行实地调研。实践团队先后探访下新镇罗邻村、黄梅戏剧院、黄梅县博物馆等地,走访了黄梅戏发源的许多地方。

寻访故里,探忆源头

黄梅县下新镇罗岭村是文化氛围浓厚、百姓安居乐业的村庄。在春节期间,百姓们会搭起露天的戏台,自发的组成一个个小的乐团在傍晚时分相聚在一起演唱黄梅戏。实践团队来到了罗岭村党群服务中心,在采访村书记罗书记的过程中,他提到目前黄梅戏发展较以往大有好转,面对传承黄梅新的任务,黄梅县的百姓一定要承担起责任、当代青年也要担负起重任,不断地发扬黄梅文化促进黄梅戏的传承创新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与罗岭村村书记罗书记交流)

随后,实践团队在和村书记进一步的交流中了解到,当地的文旅发展和黄梅戏进行了多方面的融合人,比如文旅产品有黄梅戏茶叶罐、鱼面等,包括具有特色的黄梅戏折扇等。在当地,黄梅戏成为了一张名片,实践团队看到了目前的农村发展情况,也进一步了解了创新黄梅戏旅游资源、开发当地的旅游特色的可行性和前景。

走进黄梅戏大剧院,了解黄梅戏文化

黄梅戏大剧院1949年建团,是黄梅县人民政府唯一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006年6月,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黄梅县黄梅戏剧院获得“黄梅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到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还可以看到黄梅戏如今的成就以及创新举措。实践团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将整个黄梅戏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从最初的采茶调到如今构成完成体系的黄梅戏,黄梅戏传承人以及相关单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1958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陶铸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观看了我县剧团创作改编演出的黄梅采茶戏《过界岭》。会后,毛泽东游庐山乘船路过黄梅长江江面时问随行秘书梅白说:“黄梅戏怎么跑到安徽去了?”梅说:“是大水冲过去的”,毛泽东说:“那就把它请回来嘛!”所以才有后来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的“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一说。如今,黄梅戏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新,并在各大剧场进行演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黄梅戏、聆听黄梅戏、宣传黄梅戏,让黄梅文化传播的越来越远。

(图为黄梅戏大剧院展览物品)

聆听黄梅小调,品味文化古韵

实践团队前往黄梅戏进大学和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出品的剧目《马毛姐》进行参观。在老师的介绍下团队了解到,在剧目制作中,参演学生从12到16岁进行选拔,接受五年的培训。他们先在安徽合肥接受培训,然后返回黄梅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习了剧目演出技巧,还培养了对黄梅戏的热爱和传承责任。从一开始的基本功——云手、台步、云步、跪步等,到后面的学习如何发声,以及最后能完成一个曲目,都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学员们训练的场景,看完后无不拍手叫好。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黄梅戏大剧院学员训练场景)

随后,在负责人的邀请下,实践团队观看了2021级学员的汇报演出。演出的剧目包括耳熟能详的《女驸马》《卖水》《春香闹学》等。演出十分精彩,实践团队看到了当代青年队传承黄梅戏的热情和责任感、使命感。

(图为黄梅戏大剧院21级学员汇报演出场景)

(图为实践团队在黄梅戏大剧院前合影)

悟禅文化,修身立德

实践团队来到了东禅公园,学习和领悟禅文化。禅学,是佛教的禅法理论。在印度原始佛教中,禅是定的一种,在佛教教义里的“戒定慧”,以及“八正道”教理中的“正定”等都有论述。汉化佛教兴盛发展,中国佛教往往把禅和定并称为“禅定”,随着禅宗的崛起,“禅定”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佛教在中国与儒教、道教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孕育了中国禅学,禅学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学说。而禅文化也是黄梅县的文化名片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其内容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为实践团队在东禅公园禅文化语录一角合影)

实践团队在阅读语录时认识到,禅文化和君子修身、养性、立德、治身也息息相关,其中耳熟能详的比如“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教导人们做事要讲规矩。禅,虽然是古老的遗产,但更是现代人美满生活的泉源,因为禅的功用可以扩大心胸、坚定毅力、增加健康、启发智能、调和精神、防护疾病、净化陋习、强化耐力、改善习惯、磨练心志、理解提起、记忆清晰。

踏初心足迹,寻来时之根

黄梅县博物馆位于黄梅县滨河新区黄梅县文化艺术中心西侧,黄梅县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有博物馆。新馆三楼为黄梅古代历史文化展《黄梅渊源》和近现代革命史《黄梅烽火》两个展览。二楼为黄梅非物质文化陈列,分别是《禅宗源地》《黄梅岳家拳》《黄梅挑花》《黄梅戏》四个展览。其中,实践团队主要参观了《黄梅渊源》《黄梅挑花》《黄梅戏》三个展厅。

从《黄梅渊源》和《黄梅戏》展厅中了解到,黄梅县的整个发展历程黄以及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当代的发展历程以及队未来的展望。黄梅戏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的困难。随着人们思想觉悟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黄梅戏、走进黄梅戏、聆听黄梅戏。黄梅戏也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了部分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图为黄梅县博物馆展图)

(图为黄梅县博物馆展图)

在《黄梅挑花》展厅中,详细介绍了另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挑花的发展过程。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养蚕缫丝发展了国家的农桑,而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黄梅挑花不同于一般刺绣,刺绣重刺,挑花重挑。黄梅挑花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绣在底布经线和纬线交织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黄梅挑花不同于刺绣,图案全在挑花者的心中。

(图为黄梅县博物馆《黄梅挑花》展厅展图)

在参观完黄梅县博物馆后,实践团队对黄梅县的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盘活文旅产业和创新文创产品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宝贵意见。实践团队认识到黄梅县对文旅资源的创新发展,借助于黄梅戏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黄梅戏艺术节等创新措施宣传黄梅县,扩大了黄梅县的影响力。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团队成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使成员们更加亲身地感受到社会发展的脉搏,了解到基层社区发展和艺术文化的蓬勃和活力。通过参与实践,团队成员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提升了对当地文化建设、艺术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的理解。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成员们更加意识到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和传统艺术的珍贵性,进一步增强了成员们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在未来,成员们将继续关注并参与到黄梅戏和当地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积极推广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将把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赴黄冈黄梅文兴古乡暑期社会实践团  文/王恩悦 王聪  图/王天山 华瑞 熊婷婷)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寻脉文化源地,传承黄梅文化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