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下旬,李坝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自然说竹子营活动。本次活动由当地村委会与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儿童自然说团队联合策划,旨在通过竹文化的学习与实践,让李坝村的小朋友们能够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放下手机,更加亲近自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筹备本次活动,团队成员们与李坝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们做出了许多努力。首先,志愿者们提前走访了李坝村周边的竹林,提前熟悉周边竹海的环境,以防止在将要开展的活动中出现安全事故。其次,团队成员们根据小朋友们的年龄将小朋友们分成了5个小组,为每个小组选出了2名志愿者以方便管理和教学。此外成员们还提前准备了一些竹制材料用于小朋友们的手工制作环节,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清点。
活动伊始,志愿者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主题为与“竹”初见的课程。他们通过PPT展示、图片解析以及生动的讲解详细介绍了竹子的形态与,带领小朋友们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竹子并了解不同种类竹子的主要用途;以观赏视频和现场展示的方式为小朋友们科普了竹子的生长习性与分布情况;从观赏、食用、建筑以及工艺制造价值四个层面详细阐述了竹子在不同领域的实用价值;结合古诗词与视频为小朋友们介绍了竹的文化象征。该课堂使儿童对竹子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互动环节中,儿童们积极参与,踊跃提问,表现出了对竹文化的浓厚兴趣。
图为团队成员在为小朋友们上课。通讯员 钱正楹 摄
随后,活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个精彩环节。志愿者们将小朋友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了两名带队成员。团队成员们耐心地指导小朋友们如何将竹子切割、打孔、串联,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紧接着,小朋友们纷纷开始动手,尝试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个个精美可爱的风铃。随着竹子的组合与铃铛的加入,一个个别具一格的风铃逐渐成型,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在制作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引导小朋友们团结一致解决困难,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团队协作和分享快乐的精神。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与志愿者们共同完成了风铃的制作。风铃轻轻摇曳时,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朋友们不禁因此为自己的成果感到满足。
图为团队成员在指导小朋友制作风铃。通讯员 钱正楹 摄
下午,活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志愿者们带领小朋友们走出教室,来到村子周边的竹林进行实地观察。这一过程完全由志愿者全程跟随与引导,确保该活动既能够让小朋友们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又能够保障安全问题。小朋友们被竹子的挺拔身姿和翠绿叶片所吸引,团队成员们鼓励他们拿出画笔和纸本,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他们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用画笔描绘出竹子的形态和色彩。有的小朋友在作画完成后用文字记录下了竹子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并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对自己的文字加以修改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更有甚者在活动志愿者的帮助与引导下尝试作诗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观察自然、记录生活的方法,还培养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活动结束后,营员王子晨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放下手机,用更多的时间接触大自然,同时也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我们的自然母亲。”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前往竹林。通讯员 蒋林源 摄
本次活动得到了家长和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该活动不仅为李坝村的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竹文化的宝贵机会,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的奥秘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活动也促进了当地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传承传统文化与克服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带来了新的示范。儿童自然说团队将会进一步为儿童的自然教育贡献力量!(作者:李云涛)
图为大合照。通讯员 钱正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