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朵朵亭亭立,溪水潺潺缓缓流。”伴随着蝉鸣与蛙鼓,池塘边的杨柳招着纤纤小手,一朵朵荷花娇艳欲滴,淡淡清香沁人心脾,站立池边,赏荷闻香,夏日的姚家巷,美的不可方物。
近年来,姚家巷村把“红色名村”建设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开发红色产业的重要抓手,让“红色”成为乡村振兴的前行动力,不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2021年,姚家巷村被评为“省级红色名村”“省5A级乡村旅游点”。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红色文化“主阵地”。每一处红色地标都记录着党的革命历程,蕴含着厚重的革命精神,每一个红色故事都承载着革命先烈的信仰,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近年来,姚家巷村不断深挖红色“富矿”,提炼红色精神,以“毛泽东故居旧址”为核心,在全县开展红色文物征集活动,收集斗笠、镰刀、马灯等红色文物30多件,还原革命先烈的战斗、生活的场景,真正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用“红色资源”点亮党员干部的“红色初心”。为盘活红色资源,用好红色阵地,该县不断激活“五老”智能库,邀请宋国孝、梅向阳、冯火根等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开展“银发宣讲大课堂”“共讲革命人物故事”等活动,通过一次次深入浅出的宣讲,让革命先烈事迹喜闻乐见,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心、报国志。
挖掘红色资源,擦亮红色旅游“金名片”。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红色旅游,促进农旅文融合,该村以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对麻岭下村实施整体改造提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毛泽东旧居和周边几十栋民居妥善进行了修缮,打造了红军街、红军亭、红军井、红军广场以及蒙古包、休闲观景台等10余个旅游景点,开设了红色书吧、茶吧、酒坊、豆腐坊等手工作坊,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入夏以来,为提升暑期旅游客流量,打破淡季旅游无客流的魔咒,该村创新发展思路,开展以“民宿+研学”结合的乡村旅游模式方式,大力发展乡村亲子研学游,不断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暑期游客增长近万人次,让麻岭下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开发红色产业,打造红色经济“新引擎” 。 让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以“红色旗帜”覆盖“绿色产业”。该村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途径,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龙头作用,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以引进龙头种植企业为突破口,搭建麻岭下红色农业现代化示范产业园为平台,集中流转土地,采取“支部+示范园+农户”的运营模式,由企业提供优质农产品种和先进技术、理念,铸造了水果种植、白莲种植、中药材产业等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该村引导农户流转土地5000余亩,打造了2000亩无公害蔬菜、600亩百果园、500亩白莲、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群众就业200余名。同时,村民通过流转土地、优先务工等方式,实现每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收取承包费和服务费增收20余万元,逐步走出一条产业发展致富路。(中共江西省南城县委组织部 王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