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文艺党建

献礼建党百年||时代先锋艺术家冯朝辉:欲学作画先学作人

浏览:982 次 发布时间:2021-03-23 09:44

0

  画家简介:冯朝辉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文物博物系列研究馆员,辽宁省书画类文物鉴定专家,辽宁省美协理论艺委会委员,北京荣宝斋书画鉴定与投资高研班导师。

  曾作为中国艺术家旅居日本16年,获硕士学位,2013年归国任教。精鉴赏,富收藏,擅创作。多篇学术论文于《光明日报》《辽宁日报》“北大核心期刊” 等媒体上公开发表。编著出版《中国书画鉴定概论》《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南吴北齐的艺术世界》《辉缘翰墨》《凤舞九天》《墨韵留臻》《咫尺乾坤》等近二十余部书籍,参编《吴昌硕全集》,出版个人书画作品集《息见》。主持全国艺教委研究生培养课程研究建设项目,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主持沈阳市书画院横向课题项目。曾受聘为辽宁省博物馆主办的“海派巨擘——任伯年绘画作品展”学术顾问,沈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南吴北齐的艺术世界——吴昌硕齐白石作品展”学术主持和策展人。个人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曾被辽宁省博物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收藏。

  中国画领域有句老话,叫“欲学作画先学作人”,意思是说人作好了画才可能画好,也就是说作画的道理同作人是一样,画画得好人不可能做不好。可能有不少朋友会暗中疑问,“作画”与“作人”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在此我想重点讲讲作画对作人的影响。

  自古学习传统中国画便强调“画品如人品”,北宋著名书画鉴赏家、画史评论家郭若虚于其所著《图画见闻志》中明确指出:“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探究这其中的缘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是由美育所具有的功能决定的。

  传统中国画是中国美育学科的重要审美形式之一,当然具有美育的功能。

  “美育”概念率先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于18世纪末提出,即在培养人们认识、体验、感受、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美育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其从道德和科学教育领域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学科。

  人类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发现,完美的人性是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但是物质世界破坏了我们人性中的这种平衡,借助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美的教育,可以使人的感性和理性达到协调统一,从而使人全面发展,这种教育就是“美育”。席勒在所著《美育书简》中甚至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有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因为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不能由自然状态中产生”,所以在中国传统中国画就被赋予了这种功能。

  美育概念虽然诞生于西方,然而在美育的实践与运用上,我国却是一个有着深厚美育传统的国家。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先人就认识到了美对人有道德品行上的教化功能,西周时期周公颁布的“制礼作乐”制度,所谓“乐”即为配合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春秋末年孔子创立的以礼、乐、书、数、射、御“六艺”教授弟子的古代教育体系。均是在承认和重视人的感性欲望和情感存在的基础上,主张顺应人的感性需求,通过培养人的艺术审美特性,发挥美育的教化作用,从而培养人内在的道德品质。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其所著《历代名画记》中,从道德教育意义上明确指出绘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

  近代文化学者王国维第一个将西方美育概念介绍到中国,其后在我国教育家蔡元培的倡导下,中国近代美育教育体系逐步建立。正是因为有着丰富、清晰的古代美育思想作基础,美育概念一经传入中国,中华传统美育思想便顺势与其结合,毫无间断地继续向前发展,形成了当下较为完备的以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为主要教育形式,注重个体道德涵养,强调教育的体验性和内在性的中华美育体系。

  美育不仅是一种理论构建,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行为。

  第二是由传统中国画自身的特质决定的。

  毫无疑问美术教育是美育的基础手段之一,也是其重要的载体,传统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审美最为集中、典型的审美表现形式之一,必然从各艺术教育门类中脱颖而出,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

  首先传统中国画家的培养过程是对人性的陶养。人们学习艺术,开始要观赏、游历和描绘自然,在这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个人审美的过程中,人的内心得以“陶冶性情”“怡情养性”,潜移默化地由外向内发生变化。对自然美的发现,不仅是审美观念的重要转变,也是人生观的重要转变,进而达到人格上的“明理”“传神”“载道”,而后进行“写意”表达,这一由技术到内心的训练过程促成了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正如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写道:“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其次,传统中国画所借喻的君子比德思想亦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涵。受中国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中国画家们秉持孔孟之道,集学识修养与浩然正气于一身,在此思想基础上,他们从事绘画创作,寄情于画笔,托物言志。经历代画家的不断挖掘,笔下逐步描绘形成了一类重要绘画体裁,即通过描绘梅、兰、竹、菊、松等的君子画,比德君子,以自然对象之美来比喻象征君子之德。如梅的高洁,兰的清幽,竹的坚韧,菊的风骨,无不代表着君子高尚的品格。于是绘画的过程便成了赋予自然之物以人的生命的过程,同时也是君子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与表达。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这些美好寄寓正是中华美德的主体内涵。

  再次,传统中国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的鲜明特点符合对高尚人格的基本塑造。传统中国画讲求画外之功、弦外之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足够强调与充分重视,因为中国画家不是训练成的是养成的。我们看到中国历代诸多绘画大家皆自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染,在筑牢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基,进入人生的中、晚年后绘画始成。如明代开创传统大写意花鸟画风的徐渭,一生饱读诗书,曾八次参加乡试,50岁后专注绘画领域;清代画僧朱耷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子孙,自小便接受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近代“海上画派”代表画家吴昌硕,10岁操刀制印,22岁考中秀才,又拜名儒学习辞章,其曾自言“50始学画”;家喻户晓的近代画家齐白石,57岁“衰年变法”方获成功。由此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年不断的研习与厚积,是造就传统中国画艺术巨匠的必由之路。这一点与中华美德始终沿中华传统文脉走行的教育与发展思路是一致的。

  最后,传统中国画讲求均衡,主张和谐即是美,“和”是中华美德的核心思想之一。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即于中国画构图上就提出“置陈布势”的论点,六朝时期的谢赫更是在“六法”中明确提出“经营位置”,沿此脉络唐代张彦远看到了中国画构图的复杂性及其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将“经营位置”定义为画之总要。传统中国画构图所讲求的开合、呼应、取舍、虚实、动静、聚散、留白、色墨等,其目的都是要在画面上构筑一种均衡,使画面上各绘画要素间和谐表现,这种对人的均衡性审美能力的训练,无疑会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实现对人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有效培养,这也是当下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所必需的。

  综上可以看出,传统中国画所倡导的“欲学作画先学作人”中“作画”与“作人”间确实有着紧密的关联,习画的过程亦是人修身、立德、养慧的过程,反之人修身、立德、养慧的过程亦是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学习传统中国画可以使人具备一定的审美知识,长期的审美训练,可以陶养人的性情与品德,进而使人具备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意识必然成就高尚的人格素养。所以我们可以得见道理高尚的人其画亦如一缕清风,内心浮躁的人笔下自然难以清雅,正如蔡元培所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具备初步欣赏传统中国画的审美能力,从“欲学作画先学作人”的意义上讲,懂得欣赏一幅好画才有可能画出一幅好画,作人亦同理,知道好坏才有可能成为好人。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学习或是欣赏传统中国画要坚持“取法乎上”的艺术准则,大家如果辨别不清楚,可以

  先从历史上已经盖棺定论为“上”的艺术作品开始学习,不盲从,不自以为是。

  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不走或少走弯路便是捷径。

  主要艺术活动(自2013年任教起):

  (1)艺术创作

1

图片

  2013年 作品《孤影浮云图》于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并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2013年 受邀参加“视觉中国——爱丁堡国际艺术邀请展(爱丁堡)” ;

  2014年 受邀参加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书画艺术展(巴黎)”;

  2014年 作品《竹栖》被沈阳东方美术馆收藏;

  2014年 策划并参加“凤舞九天﹒九人书画邀请展”,多幅作品出版于画集《凤舞九天》(万卷出版社);

  2015年 受邀参加“墨韵枫情传统中国画作品展(加拿大)”,作品《松雀》加拿大高贵林孔子学院收藏;

  2015年 受邀参加“艺韵濠江墨彩世界中国画展(澳门);

  2015年 作品 《芙蓉双禽》被大连永臻美术馆收藏;

  2015年 策划并参加“墨韵留臻﹒九人书画邀请展”,多幅作品出版于画集《墨韵留臻》(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6年 作品《梅花》等发表于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美苑》;

  2016年 策划并参加“咫尺乾坤﹒中国画小品邀请展”,多幅作品出版于画集《咫尺乾坤》(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7年 作品《可与言者》等发表于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工作》;

  2018年 作品《烟林清旷》等发表于《艺术品》;

  2018年 作品“空谷幽兰”等参加山东省文联主办的“画语诠——全国八大美院著名教授作品交流展”,作品于《齐鲁晚报》上发表;

  2018年 作品“踩菊不必云南山”等参加“鲁美80年校庆教师作品展”;

  2019年 作品“松鹊图”参加吉林师范大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北疆新象’北方四省区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巡展”;

  2019年 作品“幽兰”参加由中国画学会、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等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画节(潍坊)“;

  2019年 作品“菊雀双栖”“空谷幽鸣”被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

  2020年 作品“清影”等被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收藏;

  2020年 于东方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息见”,并出版个人书画作品集《息见》(辽宁美术出版社)。

  (2)主编出版、论文发表及参编出版

  主编出版

     
        

  论文发表

  2-3

  参编出版

  图片

  2013年 编著出版《辉缘翰墨——朝辉藏画精选》(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3年 撰写的艺术生活感悟《辉缘翰墨汲古倾情》发表于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美苑》;

  2014年 撰写的教学感悟《纸鸢乘风探骊得珠》发表于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美苑》;

  2014-2020年 撰写的学术论文《不知者之有可知者否》《老夫也在皮毛类乎》《如此腕底自有鬼神》《持山作寿 与鹤同侪》《自信无肠一辈羞》《百年以后见公论 玉尺量来有寸分》分别发表于发表于北京画院主编的《齐白石研究》(第二、三、四、六、七、八辑,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4年 撰写的《濡毫论道坠墨流华》《老夫也在皮笔类》《迁想妙得落笔传花》《画家不是训练成的》等文章发表于“华商晨报”“山东商报”;

  2014年 主编出版画集《凤舞九天》(万卷出版社),撰写的《为学日益为道曰损》发表其中;

  2015-2017年 参与编辑出版大型画集《吴昌硕全集》(上海书画出版社,共12集),任编委;

  2015年 撰写的学术论文《日本所见高其佩书画析议》发表于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美苑》;

  2015年 主编出版画集《墨韵留臻》(辽宁美术出版社),撰写的《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发表其中;

  2016-2019年 撰写的《志于道学于技修于德游于艺》《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若得不别不在丹青笔上》《鉴画举例》分别发表于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工作》;

  2016年 主编出版画集《咫尺乾坤》(辽宁美术出版社),撰写的《阐明幽隐抉发精微》发表其中;

  2017-2020年 撰写的《南吴北齐的世界》《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论任伯年的绘画艺术》《从一次性回派百余幅王震作品说起》《文化变轨艺术并未脱疆》《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大写意人物画发展》等发表于荣宝斋主办的《艺术品》杂志;

  2017年 参与编辑出版大型画集《世纪丹青》(荣宝斋出版社),任编委;

  2018年 撰写的学术论文《自我作古空群雄》发表于北京画院出版的《大匠之门》(19辑,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8年 受聘为辽宁省博物馆“任伯年展(画集)”学术顾问,所撰《丹青来自万物中》一文于辽宁省博物馆主编同期出版的《任伯年画集》中刊载;

  2018年 受时任日本驻沈阳总领事石塚瑛树和书画家王宁邀请为其出版的汉语诗集撰写后记;

  2018、2019年 撰写的《时代之举大木者》《古渡今归》于《美术大观》上发表;

  2018年 撰写的《小议齐白石艺术对后世习传统大写意花鸟画者的启示》一文于天津美术馆主编的《美术讲堂》(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中发表;

  2018年 主编出版《唐宋元明名画大观》(上、下)《名人书画集》(1-6册)《当代名画大观》(1-6册)(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9年 撰写的《得其片纸以为荣》一文发表于《典藏.古美术》;

  2020年  专著出版《中国书画鉴定概论》(辽宁美术出版社);

  2020年  主编出版《南吴北齐的艺术世界》(辽宁美术出版社);

  2020年  撰写的“孪生姊妹中国诗与中国画”于《光明日报》发表,撰写的“应重视比德文化对中国画的滋养”等三篇文章于《辽宁日报》发表。

  (3)学术立项

  2020年 主持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传统中国研究与实践研究生培养之中国书画鉴定课程研究;

  2020年 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近代‘美术革命’思辩下中国画面貌呈现及其于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年 主持沈阳书画院横向课题研究项目“南吴北齐的艺术世界”。

  (4)艺术交流与学术讲座


  2013年 受邀参加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高其佩与指头画派学术研讨会”,撰写的论文《日本所见高其佩书画析议》于会上交流;

  2014-2020年 连年受邀参加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 年会,并作主题发言;

  2014-2018年 连年受省文物局邀请作为省书画鉴定专家为辽沈市民公益鉴宝;

  2014、2016-2019年 受邀参加四川美术学院黄原书画奖学金评选,任评委,并开展相关学术讲座;

  2015年 受省文联、美协邀请作《传统中国画鉴赏》讲座;

  2016年 受省文物局邀请为全省文博界人士讲授中国书画鉴定;

  2016年 受邀到天津美术馆作《齐白石对吴昌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讲座;

  2016-2018年 为辽宁省博物馆、大帅府等拟购进书画文物鉴定;

  2016、2018年 受邀在鲁迅美术学院图书馆主讲系列讲座《院藏书画作品释读——乾坤一螺寄》《名迹有约——院藏古代书画释读》,并受聘为鲁美院图书馆书画收藏学术研究顾问;

  2016-2019年 受辽宁省委党校、省直机关工委党校、省群众艺术馆、省社会主义学院、“辽海讲坛”、沈阳铁路局、辽报集团美术馆、铁岭市委党校、省实验中学等的邀请讲授“传统中国书画的文化积淀与审美”;

  2017年 受邀参加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三届“艺术市场·北京论坛”,并作题为“笔墨经验中的书画鉴定课程深思”发言;

  2017年 受邀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京派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京派绘画的文化积淀与审美”发言;

  2018-2019年 为辽宁省纪委、沈阳市纪委、沈阳海关、大连海关等罚没或扣押的书画类文物鉴定;

  2020年  受八大山人纪念馆的邀请参加其举办的“浑无斧凿痕”展览系列学术活动。

  图片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献礼建党百年||时代先锋艺术家冯朝辉:欲学作画先学作人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