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报》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军旅作家丁晓平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红船启航》(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7月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反映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反映出红船对于当代中国所具有的重大而深远的启示意义。作品真实、生动、完整地记叙了党的伟大创建史和南湖革命纪念馆建设史,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悉心书写了“从红楼到红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开天辟地到共同富裕”百年党史的壮丽史诗,写出了跨越百年的最美初心,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精神谱系的历史主动、政治自觉和践行“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兼具政治高度、思想深度、艺术厚度和文学温度,给新时代的读者带来许多新史实、新发现和新认知、新启示,是百年大党精神史的本真叙事,也是恰逢其时的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给奋进向未来的人们注入更大精神力量
汪守德
军队作家丁晓平这些年创作势头正健,尤其是不断推出的一系列红色题材的报告文学新作,更显示出其创作的高产与高质。其所反映出的价值取向和文学追求,可以说是既堂堂正正,又独树一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赢得了多方面的好评,从而成为一位有担当、有分量的重要作家。他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创作的报告文学《红船启航》,再度以独特的叙述角度和精湛的文学描绘,使读者从这一似乎已屡见不鲜的题材中,读出那样多的新史实与新发现,获得那样多的新认知和新启示,这部作品也因之具有了某种特有的史学与文学价值。
浙江嘉兴南湖上的那艘红船,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因其所曾起过的重要作用、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对于今天而言,它是经历百年风雨之后必须回望和牢记的一个历史视点。擅长红色题材写作的丁晓平,将视线聚焦于这个中国最著名的革命船只,来进行他富于充沛激情和过人才华的书写。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注意到,他不是沿用人们所惯见的叙述方法,进行某种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宏大叙事,而是从一个名叫王会悟的身份普通,却又对一大会议的召开有着非比寻常影响的女子说起,以小人物带出那段错综复杂的大历史,带出众多曾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这种文思独运的叙述策略与技巧,不仅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新鲜感,又与一般以党史为题的著作具有了明显不同的风格和特质。
丁晓平又是怎样具体驾驭这个题材的呢?一是以较多的篇幅写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前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驱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所传播的共产主义思想、所进行的建党酝酿筹备经过。作品以明晰的脉络、醒豁的思想、简约的文字和酣畅的气韵,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般地将笔墨引向建党那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种对于建党之前思想和组织状况的描述和叙事,不只是不可或缺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体现出本书所述历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给作品增加了其必具的思想与历史的厚度。二是更为真实详尽地记述了党的一大召开的曲折过程,这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作者以仔细的考证和翔实的文字,对一大的各个参加者及其背景,对会议举办的时间和地点,对会议的程序与气氛和议题等,尽可能地进行了客观、真实和可信的还原,让历史以本来的面貌几乎是纤毫毕显地呈现在今天的读者面前。法租界巡捕房的“包探”对一大会场的突然闯入,使得形势立刻变得诡异而危急起来。关于会议的选址事宜,从嘉兴走出来的王会悟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起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王会悟、高君曼等通过当时《申报》上刊载的火车时刻表选定的时间与车次,以及嘉兴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氛围的分析,以及代表们从上海转移嘉兴的过程,到达嘉兴南湖时的天气情况,开会时使用的平常作为游览的红船(画舫)的规模、形制等方面,作品对此的叙述是平实详细、饶有意趣的介绍与讲述。作品告诉读者的是,一个即将领率中国、震撼全球的大党,竟诞生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中国的红色革命也正式从这里启航和远航。
如果说以上是对红船前世的叙述,作品的下卷是对其今生的探究。其价值在于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胜利之后对于红船的寻找,这也是作品描写的又一重点和非常有意义的部分。红船因承载过重大使命而大放异彩,却湮没在历史深处不知所踪,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寻找和确认当年的红船这一过程具有着某种深沉旷远的历史意味,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红船讲解员、红船船模制造者和捐款的中学生,他们与红船的故事一一在作品中得以复原,反映了红船不仅具有文物史的意义,更有革命史的价值,使红船成为一个持久的话题和热点,都能给读者以无限多的遐思与联想。
《红船启航》中写的地方,我都曾去过。阅读时,我和当时去的印象结合起来,还是有新的收获。可见,为了写好这部作品,丁晓平下了很大功夫,可以用三个叙事来概括他的创作,即国家叙事、军人叙事和时代叙事。第一个叙事是国家叙事,因为丁晓平写的作品都是重大题材,他扛大活、写大事,这是他的独特选择,不是说每一个报告文学作家都能完成这样的大作品,但丁晓平敢于承担,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二个叙事是军人叙事,作为一名卓有成就的军旅作家,丁晓平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向来明确而坚定,他始终坚持自己真实的立场来写作,在作品中从来不隐瞒他的立场与观点。军人作家就应该有这样一种军人叙事的立场,不是那种反向性的叙事,这一点对于我们军队作家来说很重要,我们能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什么样的精神作品,非常值得关注。丁晓平坚持这种写作,《红船启航》的写作初衷与所要表达的意图与愿望都值得赞扬和肯定。第三个叙事是时代叙事,丁晓平在这本书里写共产党的初心,这个初心就是一定要写共产党所具有的东西,百年大党现在所观照的对象有什么样现代性的灵魂、和共产党成立之时的初心还有多大距离,有哪些东西是必须坚持的,这一点特别值得深思。这种时代性的叙事,我看丁晓平写《红船启航》时并不是单纯地回到历史的起点,而是始终放在今天的视野下去观察,处处反映出来时代的气质、气象。在《红船启航》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别的作品中没有见到的东西,那些事实让人们看到了我们党的灵魂,看到了我们党的信念,从对历史的描写看到我们的现实,甚至看到我们的未来。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今天,我们能不能把这样一条道路继续走下去,不走偏、不走歪,不走向一种可怕的结果,对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来说特别重要。《红船启航》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参照,用文学、用事实,同时用很多理论性的表达给人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新的启示,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红船启航》通过书写红船,去再现与重温我党诞生时那段重要历史的一幕幕,特别是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反映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反映出对于当代中国所具有的重大而深远的启示意义。作品向我们表明,从红船启航的中国革命,在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终于迎来了胜利,因此它对于中国革命而言再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为了实现这样一种写作目标,作者在作品中既赋予了很强的纪实性和理论性色彩,又显示出一定的揭秘性和文学性特征,通过精准生动的文字叙述,辅以相关的文件、图表、照片等内容,既挥洒自如,又言之凿凿,有力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关于红船这一主题的书写,这本书无疑是最权威的版本之一。它以一种极端负责的写作态度,引导读者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更丰富的思想滋养,给奋进向未来的人们注入更大的精神力量。(汪守德 著名文艺评论家,原总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局局长)
来源:《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