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报》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军旅作家丁晓平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红船启航》(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7月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反映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反映出红船对于当代中国所具有的重大而深远的启示意义。作品真实、生动、完整地记叙了党的伟大创建史和南湖革命纪念馆建设史,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悉心书写了“从红楼到红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开天辟地到共同富裕”百年党史的壮丽史诗,写出了跨越百年的最美初心,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精神谱系的历史主动、政治自觉和践行“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兼具政治高度、思想深度、艺术厚度和文学温度,给新时代的读者带来许多新史实、新发现和新认知、新启示,是百年大党精神史的本真叙事,也是恰逢其时的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一部充满寻找精神的党史教材
贺绍俊
丁晓平的《红船启航》是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史的纪实作品,我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一本关于寻找的书。
寻找是人类文明的永恒母题,人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人类在不断地寻找。丁晓平就是以寻找为思想脉络来引导自己写作的。他在这部作品中写了三个寻找。一个是中国的革命先驱们对中国道路的寻找,一个是后来者对红船的寻找,还有一个寻找是作者丁晓平自我的寻找,他以这次写作为机缘,开启对红船精神的寻找。前两个寻找构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而作者本人的寻找则是本书的灵魂,贯穿在叙述始终。
丁晓平的寻找是真诚的,他以赤诚之心去认真寻找,他找到了红船精神,也就决定了这部作品的思想高度。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此为契机,推出了不少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实文学作品,我读过其中的几本,有几本写得都非常好,丁晓平的《红船启航》是一本,还有一本是徐剑的《天晓1921》,有意思的是,这两本书中都有一个重要的人物:王会悟,她虽然不是党的代表,但她是共产党诞生过程中的亲历者,在重现这段历史时,她就成为了一个重要人物,当然,她也是一位让我们非常尊敬的前辈。这两本书共同塑造了王会悟这一历史人物形象,在丁晓平和徐剑的笔下,王会悟就是一位最佳的历史导游。两位作家要穿越岁月风云去探访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时,不约而同地都找到了王会悟来作他们的导游。徐剑那一本且不去说它,丁晓平在开始他的寻找时,忍不住要从王会悟当年从嘉兴来上海寻找她的大侄儿茅盾说起,其实这就是他选定了让王会悟当他的历史导游。
丁晓平的“寻找”是认真仔细的,沿着他的一路寻找,他也就非常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背景和过程。史料之详实,叙述之准确,是这部作品的最可贵之处,因此作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但是,丁晓平的“寻找”不是单纯的对史料的寻找,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寻找”,这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灵魂”的“寻找”。党的“灵魂”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际就铸就好了的,这就是党的“初心”,所以我们现在反复在说“不忘初心”。寻找灵魂也就是寻找初心。对灵魂的寻找,其实也就是重新对党的历史和党的宗旨进行学习。可以说,丁晓平完全是把这样一次写作的机会当成重新学习党史和党章的机会,这本书也可以看成是丁晓平认真学习党史后所交的一份学习心得,一份考试答卷。
丁晓平也充分发挥了文学想象的优势,以想象填补历史叙述中留下的空白。这自然能使叙述更加生动和形象,但我觉得这些想象有时候又正是他的学习心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比如他写毛泽东1920年去上海与陈独秀见面时,详细写了两人对话的内容,显然,这些对话是丁晓平想象的,这些内容与其说是历史真实的重现,不如说是丁晓平学习党史后的收获,他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以两位伟人的历史对话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从全书来看,上卷“红船劈波行”是侧重于写他对史料的寻找。下卷“精神聚人心”从记事的角度说主要是写新中国成立后寻找“红船”的过程。而记事的脉络和节奏,分明看得出是丁晓平由自己的学习体会来作出取舍的,也就是说,丁晓平对党的灵魂的“寻找”,构成了下卷的主体。丁晓平的学习体会很深刻,有很多精彩的思考。比如嘉兴的五色观:“嘉兴的红色是革命的本色,嘉兴的黄色是历史的成色,嘉兴的绿色是发展的亮色,嘉兴的蓝色是和谐的品色,嘉兴的青色是人文的底色。五色嘉兴多彩缤纷,嘉兴的五色更是精彩纷呈。”(“五色嘉兴”,现在已演绎成为浙江嘉兴市“五彩嘉兴”发展规划。当你步入嘉兴,无论是马路上还是出租车上,四处可见“五彩嘉兴”的标识和标语——编者注)还有如这样的句子:“信仰是方向,也是方法;信仰是初心,也是使命。”“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既有史,又有思,思是丁晓平在历史长河中寻找的成果。这些成果又照亮了历史。
总之,《红船启航》是一位共产党员学习党史的优秀作业,更是让众多党员学习党史的优秀教材。( 贺绍俊 著名文艺评论家,现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来源 :《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