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和美乡村景区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4.57%,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97%,是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更涵养了源源不断的生态潜力和绿色富矿,厚植了生生不息的生态信仰和人文底蕴。
近年来,甘南州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作为一项发展之计、稳定之举、改革之策、民生之道,动员组织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宗教界代表人士和教育界广大师生,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按照“五线同心、合力共振”的要求,坚决彻底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顽疾宣战,推动形成了“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的工作格局,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大草原“全域无垃圾”的目标。成功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金字招牌,全州文化旅游发展一路高歌猛进,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持续实现“井喷式”增长,甘南州荣获“2019年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和“最美中国•推动全域旅游示范目的地”称号,迭部县、合作市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荣誉称号,合作市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卓尼县被评为“2020中国最美县城”,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2111个,尕秀、谢协等16个村荣获“全国美丽乡村”“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人民群众道德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显著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不断增强。
甘南州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立州之本,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调整充实了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等7个议事协调机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性文件26个,中长期规划、方案19个,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地方性法规7部,从制度、法律和政策层面为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强大保障。州委、州政府立足生态地位、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在全域范围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环境革命”。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从推动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从努力打造“五无甘南”到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全州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一,全州各类水体水质优良比例均为100%。全州保持无农牧村黑臭水体。土壤环境安全可控。这片雪域高原的颜色越来越纯净,环境越来越美丽,绿色高质量发展更加纯净靓丽。
甘南州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着力实施了玛曲黄河水源涵养区和碌曲尕海、黄河首曲湿地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国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总投资50.05亿元,获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州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最多的单体项目。项目涵盖森林、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小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评价系统7大重点建设内容,实施区域面积288.50万公顷,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13.39万公顷。全州累计完成国土绿化9万亩,修复湿地41.3万亩,治理退化草原68万亩,黄河径流量较十年前增加18.7%,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州委、州政府谨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标定的新方位、赋予的新使命、带来的新机遇,紧紧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这一生命共同体,坚持护山、保水、扩林、调田、治湖、植草、固沙并重,全面提升甘南境内黄河干流、洮河和大夏河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切实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充分彰显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目前,甘南黄河上游草地退化和沙化趋势将得到有效遏制,湿地生态更趋良好,水土保持能力持续增强,水源涵养及调蓄功能持续提升,对构筑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以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冶力关镇冶海照片 臧秀娟摄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州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州第十三次党代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打造“全域无污染”为目标,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为重点,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六·五环境日来临之际向全社会发布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既表明了甘南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决心,也展现了这些年持之以恒努力所带来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