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乡村振兴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刁山村:点亮传统之光 走进非遗面灯的世界

浏览:71357 次 发布时间:2025-02-15 10:02

本网安徽讯  当春节的热闹氛围还未完全消散,元宵节的脚步便已悄然临近。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刁山村,元宵节可不只是吃元宵、看花灯那么简单,家家户户制作面灯的传统习俗,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底蕴与民俗风情,是村里人心中最温暖的节日记忆。

面灯,作为中国传统民俗工艺品,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最初,它与祭祀、祈福等活动紧密相连,人们怀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面粉塑造出一盏盏饱含心意的面灯。历经千年,这一传统习俗在刁山村代代相传,不断发展演变,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象征。

制作面灯,是一场指尖与面粉的奇妙对话。在刁山村,每一位制作面灯的艺人都是生活的艺术家。他们精选优质小麦面粉,经发酵、揉制,让面团拥有恰到好处的韧性与延展性。随后,艺人凭借着一双巧手,运用揉、捏、搓、剪、刻等多样手法,将面团幻化成各种灵动的造型。龙、凤、莲花……每一种造型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的美好祈愿。红枣、红豆、绿豆等点缀其间,宛如点睛之笔,为面灯增添了一抹绚丽色彩。

在刁山村,面灯早已不仅仅是一件手工艺品,更是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家族与社会的文化纽带。每到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面灯,这些形态各异的面灯摆满了桌案,照亮了整个村庄,也点亮了人们心中的温暖与希望。这一传统习俗,不仅让村民们在制作面灯的过程中传承了先辈的技艺和智慧,更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对家乡的归属感。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刁山村非遗面灯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它穿越千年,照亮了我们的历史,也将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创新中代代相传,永不磨灭。(曹曼)

责任编辑:徐静

编辑:朱林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刁山村:点亮传统之光 走进非遗面灯的世界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