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江苏讯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立足资源禀赋,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将“外修”与“内养”结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如今,从城到乡,移步成景,处处里尽显水乡生态之美。
打造城市绿色生活圈
郁郁葱葱的树木、布局合理的健身步道和绿地广场……漫步于小马沟景观绿廊,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氧吧”。“以前沟两边都是垃圾,出门都要捂鼻子。经过治理,不但水清了,周边环境也越来越好了。”提起近两年小马沟景观绿廊环境的变化,在此休闲锻炼的市民打开了话匣子。
据了解,小马沟全长10.1公里,是盐城大市区贯通南北的骨干河道之一。盐都按照城市“绿肺、绿道、绿景”功能定位,对小马沟全面实施河道清淤、截污、绿化等工程,并建设了健身步道,着力打造水清、岸绿的城市生态绿色廊道。同时,该区还将脏乱沟塘、零散农地改造成为四季有花的生态湿地长廊,并划分湿地游览、风情花林、农田体验、乡土文化、登高观赏等区域,填补了盐城城西片区无大型公园绿地的空白。
“我从家里出发,步行一刻钟就可以到这里锻炼身体,真的很方便。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散步,感觉心情更舒畅了!”在小马沟景观绿廊带孙子游玩的市民陈建亚说。
小马沟景观绿廊是盐都打造城西南片区绿色生活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秉承“绿色发展、生态立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全面实施城市绿化和森林小镇、森林村庄、绿色园区工程,每年高质量打造绿美村庄10个。同时,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布局要求,新建、改建潘黄法治广场、奋进路游园、鹿鸣路游园、腾飞路游园、东进路节点游园、吴抬路游园等多个城市“口袋公园”,让“推窗有绿”“出门见园”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
如今,像口袋公园、小马沟景观绿廊这样的生态项目犹如一个个“绿肺”“氧吧”,点缀了城市风景,美化了城市环境,成为该区打造现代化幸福美丽城市的新名片。
拓展湿地生物“朋友圈”
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现有湿地面积约14253公顷。境内的大纵湖作为苏北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湿地,每年有10万多只候鸟在此越冬。
近年来,盐都融合生态、湿地、休闲、度假、运动等元素,统筹推进大纵湖湿地保护修复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先后投入4.2亿元,对大纵湖湿地和周边环境进行保护修复和整治,大力实施退渔还湖还湿、引江入湖、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湖区清淤等生态保护工程。通过治理修复,退出养殖水面1240公顷,清除圩堤坝埂600余公顷,挖深河道5.5公里,种植芦苇200公顷,全面恢复和重建大纵湖湿地植被和景观,维护了湖区生物的多样性,使大纵湖从昔日的荒滩湖荡变身为今天的国家湿地公园和江苏最美水地标。
生态趋好,湖内的生物“朋友圈”也热闹起来。在大纵湖,不仅可以看到“鸟中活化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震旦鸦雀的灵巧身姿,还能看到“百万水鸟飞平湖”壮美场景。经过治理修复,大纵湖湖内水质标准提高到Ⅲ类以上,以芦苇、蒲、菰、莲藕为主的水生植物覆盖率95%以上,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白琵鹭、黑翅鸢、红隼等保护鸟类数量也逐渐增多。
规划美丽乡村舒适圈
走进盐都区新型农村社区,只见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小洋楼一字排列,文化墙上手绘彩色图画别具特色,村民三五成群在社区广场上散步聊天。这样整洁的社区、优美的环境,村民们在几年前却是不敢想象的。
盐都地处里下河腹部,以前的村庄布局大部分形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沿路、沿河居住为主,布局散、房屋旧、面貌差。为破解农村“空壳化”、土地资产难以显化、边散住户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成本高、产业发展用地紧张等难题,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该区便按照“统筹规划、依法自愿、合理补偿”的原则,持续推进农村空闲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还将退出复垦形成的耕地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项目,形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储备库,区平台按每亩36万元兑付补助资金。
与此同时,该区遵循“传承文化、塑造特色”的原则,从院、墙、门、窗、檐、脊等苏北水乡民房传统建筑中提取建筑元素,科学规划设计,使新建集中居住点呈现白墙黛瓦、小窗套、小飞檐、红宅门的建筑特色。
通过宅基地有偿退出和复垦,昔日低矮、破旧、零散的房屋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集中连片、错落有致的小洋房和绿油油的良田。“我家原先的老房子是20世纪六十年代建的,只有六七十个平方米,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下雨。”在盐都区秦南镇东方红村,刚搬进二层小楼的居民刘桂芳笑着介绍说,“现在我们搬进了集中居住区,不仅新房宽敞明亮,而且社区环境优美还方便,我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胥国海)
编辑:陈建秀
责编:杨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