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氛围随处可见
云南在临沧市沧源自治县班老乡有这样一座别致的村庄,一栋栋漂亮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村组道路四通八达,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花果飘香,感恩标语墙绘随处可见;人们或三三两两聚集在感恩亭聊天乘凉,或穿梭在水果产业基地里劳作,或在党群服务站线上学习技能提升……,形成一幅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和美乡村新画卷,这便是位于临沧市最西南端的抵边班搞南海自然村。
“依托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我们村实施了坚果提质改造项目,今年的挂果率和整体长势都比去年好得多,预计单坚果可增收2万元左右;加之乡党委、政府引进企业发展以辣椒、百香果为主的特色果蔬,鼓励发展肉牛养殖,每项产业都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腰包也越来越鼓”村民肖海激动不已的说道。
干部群众团结奋进
近年来,班老乡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发展实际,通过开展“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打好打响“红色、绿色、抵边”“三张牌”,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紧扣6个行政村都是边境村这一“最大实际”,坚持抓实党建促兴边富民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着力打造具有佤山班老辨识度的基层党建品牌。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我们将土地统一流转给公司,通过“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式来发展产业,既获得了收益,更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还学得了技术;在外务工和没有劳力的也把土地无偿提供给公司使用,每年都有产业收益分红;同步发展5亩以上还能获得1000元奖补”党员肖中华欣喜的说道。
“五金”模式带农作用明显
五金助农增收笑开颜
乡党委充分发挥好“两个作用”,以“支部+合作社+农户”为轴心、按照“兴产业、强集体、富村民”的发展思路,努力构建“1+3+N”产业发展体系,用好“流转土地得租金、参与务工得薪金、发展产业得现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政策奖补得奖金”“五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建设,让河谷热区资源有效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做活资源经济,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群众增收底气,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让生活更有奔头、增收更有盼头、产业更有看头。
“现在不单是村庄整体美、农户庭院美,我们的党员活动室也有另一番‘美’,利用闲暇之余党员带头学习,群众也跟着学,学总书记讲话、学二十大精神、学政策法规、学专业技能……这已成为常态;大家很乐意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发展中来”班搞村支书王强介绍说。
班老乡为把党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支部为单位创新开展“边寨大讲堂”,把群众感恩教育作为提振群众“精气神”和激发内生动力的“必修课”;同时,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普法强基补短板等内容有效穿插,把“党课+”模式搬到边境一线,用“小课堂”、扛起“大担当”、带动“大成效”。
“支部+支部”农特产品进百大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一站式’购物的便利和城里人一样的品质商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肉禽果蔬等农特产品通过村党支部的‘牵线搭桥’,打造合作的“小平台”打开千家万户的‘大市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壮劳力通过参与产业发展,也在‘家门口’成为‘职业工人’‘职业农民’……”班搞村老支书尼红说道。
班老乡积极推行“农特产品电商超市+百大生活超市”的政企联营合作新模式,让“支部+支部”农特产品进百大,成为有效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强力补充,更实现“村集体、农户、企业”三方受益;同时,大力实施乡村“领头雁”育苗工程,推动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全面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础。
“我们认真落实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和强边固防各项要求,为国家守好国门为群众守好家门,确保辖区42.7公里边境线安全稳固,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负责”东坝卡联防所专职联防员王建明坚定的说。
依托“两网融合”网格责任构架,大力推行参与守土固边、参与践行新风、参与村庄治理、参与协商议事、参与产业发展“5个参与”模式;用好民族团结御辱、班老回归等“生动教材”,发挥好“云岭楷模”老支书团队的“红色效应”,拓展好省级强边固防示范村、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全面增强佤山班老各族干部群众对守土固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一步,班老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把班老建成全省全国兴边富民及引领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乡这个目标,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突破,努力作出临沧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的“班老行动”,进一步擦亮佤山班老特色边疆党建品牌。(云南沧源自治县班老乡人民政府 罗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