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江苏讯(通讯员 张建 陈严东)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6月至7月,南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兴相“通”暑期社会实践团以深入基层服务为初心使命,以心理健康为总体导向,走进基层社区与学校,围绕多个分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艺术实践活动。
奋楫笃行学思想,心灵之旅促和谐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等十七个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做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积极心态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践行者,实践团于6月中旬前往南通市崇川区中沙社区咿呀优幼儿园开展了以“探索快乐的心灵之旅”为主题的活动。
在活动中,团队成员面向幼儿园大班一百多名儿童,通过简明活泼的图片和故事,介绍了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基础知识。伴随着《幸福拍手歌》的轻快旋律,孩子们进一步掌握了应对不良情绪、保持建康心态的方法。最后,实践团组织开展了“请和我击掌”互动游戏,游戏过程中小朋友们拿起彩笔,先用喜欢的颜色接力将自己的手掌轮廓画在纸上,再与团队成员击掌互动,进行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本次活动深入普及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减压释放、提升儿童心理健康素养,增强其自我调适能力以及促进社区和谐安定方面做出了努力。
文化自信强党性,描摹自然学非遗
为贯彻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及国家非文化遗产的重要精神指示,进一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提升党性修养,增强文化自信,6月下旬,实践团在辅导员赵娜的带领下前往南通城中小学(三里墩校区),开展了以“非遗不遗,古今拓印”为主题的植物拓印艺术活动。
实践团先向一年级同学们科普了植物拓印的历史发展以及南通本地的非遗传承——蓝印花布,详细介绍了其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之后在非遗体验环节中,实践团成员与参与者们挑选新鲜的花叶进行创作,用胶锤将材料拓印在洁白的麻布上,完成一幅幅五彩绚丽又各具特色的锤染作品,在非遗技法的学习中开展“古今对话”。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通过植物拓印的非遗活动,实践团成员得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锤炼党性,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走入生活、走向大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绿色中国赋动能,废物利用倡文明
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为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实践团于7月3日在南通大学啬园校区38号楼组织来自各个社区和学校的学生开展了以“变废为宝 绿色同行”为主题的废物利用活动,致力于引领广大学生积极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建设者和传播者。
本次活动分为理论宣讲和手工实践两个部分。在理论宣讲环节,实践团结合习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中国重要精神指示,向参与者们介绍了变废为宝的相关概念,展示了废物利用改造中的成功案例,并引导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积极探讨纸袋、快递盒等“废品”的改造方向,将理论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手工实践环节,实践团成员结合当下的季节特征,选取了看似是废弃物的雪糕棍作为本次变废为宝的材料并同与参与者们一起开动脑筋,通过剪裁、涂色、粘合等多种方法,将看似普通的雪糕棍变成了独具个性的手工艺品。本次活动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大力宣传了节约资源的理念与方法,致力于使保护环境、绿色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建设绿色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挺膺担当重实践,与法同行共成长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新时代,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这类事件轻则使青少年产生不良情绪,重则阻碍健全人格的形成。基于此,7月4日实践团前往盘香沟社区,与来自新区小学的多名六年级同学开展了以“心灵成长”为主题的“抵制霸凌 与法同行”模拟法庭活动。
活动伊始,由团队成员详细向参与者介绍了一些基本法的律知识,并以提问、游戏的形式进行了互动。随后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小法庭扮演活动,真实再现了法庭情境,使本次普法活动更加扎实与深入。在普法活动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始终以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养成尊法守法的好习惯。
使命引领未来,责任呼唤担当。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南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责主业,紧紧围绕“心理健康”这一关键词,从深入基层到传承非遗,从绿色中国到学法普法,实践团成员们不断运用自身所学,在面向社区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上好每一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实践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