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医院党建

致敬榜样|他是重症监护室里的那道光 ——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崔巍

浏览:4108 次 发布时间:2021-04-30 17:44

  平时为人低调、务实、诚恳,艰难险重任务面前,又会主动出击、奋不顾身、勇挑重担,这就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称“浙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崔巍。疫情来袭,温州告急,54岁的他率领9名医护专家组成的浙江医疗队紧急出征,进驻重症监护室,救治重症患者于生死之间,创下一个个生命救治的奇迹,也先后赢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驰援温州,创下生命救治奇迹

  2020年初,新冠疫情汹汹而来,作为医院诊疗专家组成员,他始终关注疫情动态,春节假期带头坚守岗位、从未休息,并第一时间请战要求参与援鄂医疗队,虽未能如愿,但时刻准备冲上抗疫战场。在他的影响下,科里所有党员都踊跃报名援汉。

  疫情席卷浙江,浙南温州告急。2月10日,受卫健部门指派,他紧急率8名浙江医护专家,驰援疫情重灾区。甫到驰援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附一),崔巍和其他医疗同道一起,针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从呼吸治疗、营养支持、综合管理到会诊体系的规范建立、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都提出了建设性建议。2月21日,他被任命为温附一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

  援温36天,崔巍时刻关注患者的每一点变化,常常晚上9时还去病房查看关键检查结果、讨论病人处理;在重症患者发生病情突变时,他让其他同道在病房外协调,自己迅速更换好防护服后立刻重返病房,待处理平稳后方离开病房。他针对某患者病程延长、院内耐药菌感染难题,积极申请多粘菌素、达托霉素等特殊级别抗生素,提出加用雾化N-乙酰半胱氨酸以清除黏液、促进肺复张的治疗方法。严谨认真、讲究循证的他,赢得了同仁的广泛赞誉。

  病毒传染性强,为降低ICU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崔巍主动查证,建议立刻推广使用带病毒过滤功能的人工鼻,而此后该方法才逐渐见诸于国内外多个学科的指南。在国家诊疗方案发生变更时,他不辞辛劳,连夜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解读》,被相关权威杂志迅速接收发表。

  治疗中,为获得第一手的病人信息,崔巍坚持每天深入病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更科学的治疗方案。进隔离病房,需身着厚厚的防护服,而站立4小时至6小时,对于饱受腰痛困扰的崔巍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可他从未抱怨或退缩。有几天防护服紧缺,他主动把透气性最差的防护服留给自己,理由是其他一线的医护人员操作比他多,工作强度更大,理应穿透气性良好的防护服。

  在治疗抢救病人的同时,崔巍特别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他深知,这种新出现的传染性疾病对于病人来说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理压力反过来会影响治疗效果,尤其对他所管理的重症新冠病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诊视病人病情的同时,他总是耐心解释疾病以及病人目前的治疗好转情况,鼓励患者振作精神,积极配合治疗。温州一位最重的接受了机械通气以及ECMO治疗的病人,在治疗期间情绪波动很大,一度产生了消极厌世情绪,崔巍每天和他长时间交流,将每一个好转的信息都及时告诉他,亲自搀扶着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病人在最终痊愈出院时,激动地表示,虽然没有看清楚崔主任的脸,但崔主任温暖的声音已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当看到这些危重病人转危为安,崔巍觉得,付出再大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立下宏愿,要当生命的守护神

  崔巍自198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后即就职于浙大二院,先从事临床麻醉工作,1992年开始担任麻醉科党支部书记一职,1993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创建重症医学科(ICU),在第一任主任沈华浩教授返回呼吸内科工作后,以年轻主治医师的身份担任科室负责人,开启了浙大二院重症医学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也因此成了浙大二院最年轻的科主任。当年共同创业的其他3位医生因为各种原因,都陆续离开了ICU,只有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一直坚持了下来,将浙大二院重症医学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中心监护室规模逐渐壮大,床位增加至现在的24张,各级医生16名,护士63余名,医护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具备抢救各种危重病人的救治经验。27年来,作为重症医学的培养基地,更是培养出一大批重症医学的专业人才,为医院后续成立的脑重症医学科、外科重症医学科输出了科主任及主要业务骨干,并培养了省内外各级医院上百名进修医生。浙大二院重症医学成为浙江同道的标杆,崔巍功不可没,可谓是浙大二院重症医学的奠基人。

  自从事重症医学事业起,崔巍便立下宏愿,要做好生命的守护神,将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诫同事,一个重症病人是否能挽救回来,不仅关乎病人本人的性命是否能得到挽救,更关乎背后整个家庭的命运,因为危重病人的突发生命危险往往是病人本人或者家庭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做他们的强力支柱。另外,除了治疗重症疾病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关怀,医学的本源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眼里只要疾病而没有患病的人,注定不能成为一个良医。

  舍生忘死,冲在重症救治一线

  2003年冬,非典疫情开始在国内蔓延,崔巍刚从德国研修一年回国,凭着多年的从业经验,敏锐地意识到,非典疫情发展下去,必然需要重症人的参与。他一方面密切关注疫情的进展,另一方面在科室内组织多次非典疫情的业务知识学习,并让大家提高认识,做好参战准备。当浙江省疫情突来,崔巍作为附属医院专家参加专家讨论会议时,在发现病房中缺乏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而病人病情已经非常危重,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束手无策时,他当场决定自己立刻进入病房,参加现场的救治及指挥工作。在病房工作期间,他身先士卒,每日多次进入病房查看每一个重症病人的情况,和场外专家商议治疗方案的细节。在一位危重病人面临气管插管以及后续气管切开等危急时刻,他一直守护在病人身边,为了减轻其他同道的风险,他亲自蹲守在病人身旁,给缺氧的病人做正压面罩通气。那时候,不断有不好的消息传来,有很多重症医学的同道染病甚至牺牲,而最危险的,莫过于直接给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或面罩加压通气,因为此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喷溅,大量病毒会直接扑向医护人员的口鼻,引起传播而染病,所以很多医护人员此时往往会有畏惧退缩的不安情绪。作为一个老党支部书记以及丰富临床经验的重症医生,他一方面叮嘱同道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不怕危险,完成各自的工作,另一方面在所有高风险抢救时,他总是出现在最容易暴露、最危险的那个地方,以专业精神努力做好表率工作。在多次抢救中,只要有他在,其他年轻同事的心理就会格外踏实,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可以依靠。由于崔巍的出色工作,重症非典病人的抢救工作取得佳绩,他本人也获得了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发的“抗击非典性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崔巍深知,荣誉是一时的,而救治危重病人的工作永无止境。他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病人身上,只要在医院,必定每日亲自查看每一个危重病人,细心捕捉每一丝病情变化,和同事一起仔细分析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作为学科领头人,崔巍不仅带领同事钻研专业技术,以科学精神对待救治工作,更是化大量的时间精力提升大家的人文精神,教育大家在关爱、救治病人的同时,关心、理解病人家属的心理状态,接纳他们有些看似不合情理的情绪发泄。正是由于整个团队和患者家属的良好沟通,重症医学科建科27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的医疗纠纷事件,也没有发生任何有违医德医风的事情。

  由于具有丰富的危重病人救治经验和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崔巍参加了多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救治,如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故、2014年的杭州“7·5”公交车爆炸事件、昆山爆炸案等等,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崔巍舍生忘死、勤恳工作的精神,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肯定,也斩获诸多荣誉。但他总是告诉自己,荣誉只属于过去,重症人肩上的责任依然重大,他要继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奋发前行,方能无愧于共产党员和白衣天使的神圣称谓。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致敬榜样|他是重症监护室里的那道光 ——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崔巍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