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政务推广

打造社会救助核收队伍 托起困难群众稳稳幸福

浏览:136559 次 发布时间:2023-11-07 08:34

聚焦救助部门政策多、精准认定手段欠缺、基层民政力量薄弱等问题,成都市新津区民政局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社会救助核收队伍,派驻各镇(街道),承接社会救助事务性和服务性工作。从2021年起,通过两年的培育,新津区社会救助核收队伍已具备家计核收、综合评估、政策解答、服务群众等能力,大大缓解了基层民政工作压力,提高了基层服务效率,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一是提升“望闻问切”能力。业务科室常态化带领社会救助核收队伍,深入救助对象家中,现场指导如何开展家庭人口、收入(财产)、刚性支出、生存状况等情况的核查,面对面传帮带,手把手教方法,切实提升社会救助核收队伍“望闻问切”的能力。

二是提升“把脉问诊”能力。针对入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区民政局聘请救助专家就入户探访、综合评估等技巧,开展专题培训16场;针对统筹应用能力欠缺的问题,区民政局采取政策培训、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专题培训8次,随堂政策运用测试10次,切实提升社会救助核收队伍“把脉问诊”的能力。

三是提升“疑难会诊”能力。区民政局收集救助疑难案例17个,组织经验丰富的基层救助工作人员、社会救助核收队伍召开研讨会9场,逐一剖析救助过程中争论焦点、运用政策依据等问题,切实提升社会救助核收队伍“疑难会诊”的能力。

四是提升“综合治疗”能力。区民政局组织社会救助核收队伍,认真学习《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成都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规程》等政策文件,学透救助政策,落实为民爱民,从考量家庭具体困难和实际需求出发,确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切实提升社会救助核收队伍“综合治疗”的能力。

通过两年探索,新津区社会救助核收队伍在社会救助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切实改变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格局,堵塞基层“人情保”“关系保”的漏洞,保障社会救助政策实施公开、公平、公正,提高了社会救助的公信力。

一是基层救助力量得到夯实。由于基层事务繁忙,且无专职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容易导致个别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没有及时被发现,急难个案得不到及时救助。通过向镇(街道)派驻社会救助核收人员,充实了基层救助工作力量,提升了基层困难群众发现能力、困难回应能力、疑难问题解决能力。

二是基层救助水平得到提升。建立“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核收队伍”共同入户机制,研讨申请救助家庭的生存现状及困难系数,综合统筹运用相关救助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救助帮扶,切实强化救助服务成效。

三是基层人员压力得到缓解。由于现行认定手段的局限性,且在管理中刚性强调责任要求和追责制度,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的压力较大,工作趋于保守。建立“区民政+镇街道+第三方”的综合评估机制,一方面让救助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另一方面缓解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思想“包袱”,让其能够大胆地开展救助工作。

两年以来,新津区社会救助核收队伍出具综合评估意见书878份,发现“沉默的少数”困难群众171户,协助其申请相关救助、援助服务;收集困难群众需求560个,链接资源解决546个,转介至专业服务组织开展持续服务14个。会同区委组织部、区社治委链接资金48万余元,打造“聚爱相伴”救助品牌,开展行为习惯改变、心理情感调适、居家环境改造、社会适应融入、自我价值实现陪伴服务,累计服务217户特殊困难对象,相关工作在《人民网》头条号、《四川观察》《成都锦观》等媒体宣传报道。(供稿单位:成都市新津区民政局 作者:任建琼 胡虎)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打造社会救助核收队伍 托起困难群众稳稳幸福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