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打破隐性台阶,重点解决部分专业领域干部“人难选、后备少、梯次弱”的问题,探索形成了“党委把关、分类选拔、个性培养、成熟使用”的专业干部选拔储备培养模式。
比选择优突出“政治性”,解决专业干部选拔时把关不够问题。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把好政治关、程序关。把政治标准放在专业干部人选条件首位,明确5种不得参加选拔情形,将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坚决排除在外。工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在组织推荐、资格审查、履历业绩评价、集体面谈、组织考察等环节上,均发挥好领导把关作用。
分类选拔突出“开放性”,解决专业干部选人视野窄问题。统筹全市干部资源,采取干部分类比选择优模式,充分考虑各领域专业干部队伍情况和实际需要,分类建立干部“蓄水池”。打破层级壁垒,面向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条件设置方面适度降低“门槛”,破除了年龄、学历等诸多“门槛”,对特别优秀的人选适度放宽要求。履历业绩评价不唯学历专业,主要看人选干过什么、干成了什么、取得了什么业绩。比选面谈不囿于传统模式,聚焦干部政治素质、专业素养、个性特点等,对储备人选进行全方位考察,真正实现考准考实。
培养锻炼突出“个性化”,解决专业干部培养不精准问题。建立“考察—画像—分类—培养—跟踪”的入库培养模式,提高干部库人选识别培养精准性。创新使用领导能力和专业能力双重评价,准确掌握人选的行为特征、专业素养、突出业绩和存在的不足。全面准确地对考察对象立体画像、作出评价,并进一步对入库人选按照“成熟度”划分为近期成熟可用、3年内关注、5年内培养和长期重点关注等4类。
选拔使用突出“成熟度”,解决专业干部急用现找问题。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完善干部库储备模式,强化对“成熟度”较高干部的选拔使用,真正实现专业干部“无人可用”向“有人可选”、“谁该用”向“该用谁”、“论资历”向“论专业”的转变,真正把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既破除那些制约年轻干部“破茧而出”的围栏藩篱,又有效避免了“凭资历配”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专业领域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保证事业薪火相传。(中共扶余市委组织部 王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