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基层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数据的应用端,在数字中国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让AI技术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智慧助手,需要广大基层干部与时俱进,在思想观念、实践应用、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思考,做到会用AI、用好AI、用对AI。
练好学用融合“基本功”,会用AI。近日,广东深圳福田区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70名AI“公务员”的案例引发网友热议,其核心在于通过人机协同优化流程、释放人力,而非替代人类。广大基层干部要破除“技术恐慌”,主动拥抱智能革命,练就AI时代基本功。通过网课平台系统学习AI基础课程,依托政务知识库开展人机交互式训练,在公文写作、政务服务、数据分析等场景中开展实操演练,构建以需求导向,学用互促的成长闭环。同时要注重培育数字思维,运用人工智能对政策法规、典型案例等碎片信息进行结构化整合,通过“AI智能筛选+人工复核”的方式,从海量数据中捕捉工作规律,将碎片化信息转化为自身工作能力,但同时也需牢记“技术为用”原则,把好“审核关”,避免“AI幻觉”造成的误差影响决策公正性。
突出科技赋能“人情味”,用好AI。人工智能为干部卸下重复性工作的“重担”,却对人性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在政策解读中,AI可生成标准答案,但需要干部用“土话白话”讲透惠民本质;在矛盾调解时,系统能分析数据规律,但唯有“人情味”能解开思想疙瘩;在民生服务中,智能推送固然高效,而“面对面”的交流才能筑牢信任根基。基层干部接触群众的机会最多,在学会用AI为业务释放精力的同时,更要学会在情感沟通、价值判断、创新实践中彰显人的温度与智慧,当AI精准处理标准化事务时,干部应将更多精力投向需要情感联结的领域,以“将心比心”感知急难愁盼,通过“走村入户”洞察算法难以捕捉的深层需求,形成“AI提效+人力提质”的协同效应。
拉好数据安全“警戒线”,用对AI。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让基层治理迈入“数据驱动”时代,但海量民生数据的汇聚也暗藏风险漩涡。基层干部既是数据的“守护者”,更是群众隐私的“守门人”。因此,在实践中需每一位基层干部从工作的最开始就树牢保密意识,一方面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使用经过安全认证的国产化政务平台,对敏感数据实行物理隔离和加密处理,同时,对AI应用场景进行风险评估,防范信息泄露;另一方面,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使用本地化部署工具,确保数据不出域,提高“数据安全无小事”的警觉性。
站在人机协同的治理新起点,广大基层干部既要善用AI突破传统工作的效能瓶颈,也要坚守“最后一公里”的情感温度,更要坚持“数据安全第一”的原则,让工作既跑出数字时代的“加速度”,更守住为民服务的“恒温度”。当智能系统昼夜运转时,一颗为人民跳动的赤子之心,才是书写新时代的“为民篇章”。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委组织部 陈曦、罗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