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湖南讯(罗鑫 漆江文 陈志光)赧水河畔垂柳依依,九龙山上茶山氤氲,烟叶基地热闹非凡,早稻生产热火朝天,干群关系亲如鱼水,整田块、育秧苗、种烟叶……在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旺山和村、添壁村、郑西村的青山、田野、村庄处处昭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近年来,隆回县财政局坚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为挂点联系村“助产业、育人才、树新风、护生态、强组织”盘活有效资源、激活点睛之笔,绘就乡村振兴“丰”景图。
打好“组织振兴”牌,绘就堡垒过硬服务全面“新蓝图”。把建强村级党组织作为“关键棋”,明确“党建帮扶理思路、支部共建强班子、党员帮扶结对子、模范带头树样子”的党建帮扶思路。以党建融入、立规建章、践行实干等举措,助推乡村治理、网格化管理等各项工作。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三网三员三色”和“12345”工作法,局机关各支部与各村实行“点对点”联建。每个村派驻一名“第一书记”和2名驻村队员,每名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联系1-3个村民小组,每个班子成员联系1-3个监测户,局机关每个党员干部联系3-5个脱贫户。组织帮扶(联系)人坚持脱贫户每季度一走访、监测户每月一走访并做好季度评估工作,了解生产、生活、外出务工和收支等情况。利用排查走访等机会,宣传好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提高群众对政策知晓度,对工作队和后盾单位满意度。围绕“定目标、压责任、考成效”等内容立规矩、炼队伍,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突出“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党纪学习教育,把“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有机融合,提升村支“两委”公信度、规范化管理水平。2024年,聚焦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乡村振兴帮扶政策等,三村累计上党课22次,上微党课103人(次);配合村支两委办理特困供养手续2人,办理低保供养手续23人,办理监测(脱贫)户家庭成员务工交通补贴341人次。
打好“人才振兴”牌,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贤仕图”。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在人。该局充分发挥帮扶职能,引导各驻点村把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通过以情亲乡愁为纽带、推动人才回流,以职业培训为核心、提升农民技能。邀请本乡本土毕业大学生、致富能手等党员同志为家乡如何振兴出谋划策,并充分吸纳优秀人才充实到班子队伍,近三年,三个村新进班子成员4人中,有致富带头人1人,让基层队伍力量进一步增强。先后发展党员9名,入党积极分子14名,通过抓“头雁”、带“群雁”、引“归雁”、育“雏雁”,有效推动了各类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实施财政志愿者“送智下乡”“帮扶登门”活动,定期分批组织对各村农村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服务,近三年,三村共开展相关培训活动21期,人数达509人次。
打好“产业振兴”牌,绘就财旺业兴富民兴村“丰收图”。产业兴则乡村活力足。以“群众有盼头,产业有奔头,村里有看头”的目标,聚力合为共谋产业振兴。夯实产业发展根基,聚焦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耕地水利建设升级工程、电力改造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四项精准帮扶项目工程”精准施策。千方百计为三村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8.76万元,为添壁村新建了自来水塔,维修加固了灌排渠道跟河堤,修建了村文化大舞台,完善了亮化工程;为旺山和村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配套设施、修建了村文化广场,完成了3组公路硬化;为郑西村完善亮化工程、山塘清淤工程、水渠建设、水库清淤扩容工程,维修村老年活动中心,实施了公路硬化项目。按照“打造一个平台、建设一个基地、提供一套服务、建强一套利益联结机制”的发展思路,该局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村组,指导各驻点村建立建全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建设村级劳务公司、村扶贫车间、特色种植基地、副食加工基地、光伏发电项目和庭院经济。2024年在三村扶持发展水稻面积1800亩,烟叶生产面积200亩。帮助郑西村引进光伏发电项目,西京制衣厂企业发展项目,帮助旺山和村建成万山农种养合作社、万山农红薯粉丝加工厂。近年来,村民通过发展产业、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每户每年增收约3000元,2024年旺山和、添壁、郑西三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突破18万元、20万元,15万元。
打好“文化振兴”牌,绘就有颜有质乡风文明“祥和图”。滋润人心,淳朴民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充分发挥后盾单位职能,指导各村支“两委”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思想、宣传、服务主阵地作用,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铸魂工程。建设法治文化,在村委设立村级调解委员会,化解村民纠纷;依托村务公开栏等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弘扬德治文化,积极推进各村移风易俗,将婚丧嫁娶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各村累计发放倡议书5000余份,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文明风尚,用水滴石穿的韧劲推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效遏制了高价彩礼、厚葬薄养、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不断提高全村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生态文化。帮扶干部时常走村入户、听屋场夜话,感受党和国家好政策带给群众的美好生活,同时指导驻点村严格保护耕地,切实落实生态保护责任,以保护、顺应、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存地方风味、农村特色,保护农村生态系统,通过森林防火、封山育林、禁捕禁猎等措施,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编辑:艾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