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积石山县灾区安置点“永靖公安警务服务站”(王明晏 摄)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 姚文全)在数百顶蓝色帐篷中间,一间蓝白相间的房子特别显眼,它是甘肃省永靖县公安局抗震救灾先锋队设立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临时安置点的“警务服务站”,警旗迎风飘扬,民警日夜值守。这个寒冷的冬天,一个个暖心故事正在这里上演,逐渐汇聚成同舟共济的磅礴伟力……。
图|12月20日下午,在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临时安置点,
“永靖公安警务服务站”正式启用 (王明晏 摄)
据获悉,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临时安置点的“永靖公安警务服务站”,实行24小时勤务模式,由6名民警值守工作,以前沿阵地的职能定位,接受群众报警求助,提供高效救助和暖心服务,开展临时安置点和周边区域治安巡逻、矛盾调处等工作。
图|警务服务站民警帮扶残疾老人
图|民警帮行动不便群众搬运物资
图|走进安置点,了解群众诉求
“警察同志,快救救我的孩子……。”12月21日中午13时左右,正在“警务服务站”填写值班日志的民警冯进军、刘明华听到一女子大声呼救,见状立马出门查看,一女子气喘吁吁地向这边跑来。“先别急,冷静点,慢慢说……。”询问得知孩子癫疯病发作,民警背起男孩,大步向临时安置点医疗服务站跑去。正直中午,路面运送物资车辆多,交通压力大,刘明华用对讲机呼叫执勤交警清理出“绿色通道”,不断用喊话器提醒车辆和群众避让,短短几分钟,合力将孩子安全护送就医。
“孩子因灾情心里一直紧张,两天都没有好好睡觉,这才引发了病情,感谢你们及时帮助……。”孩子母亲余则乃白一再向民警表示谢意。
这一幕被现场群众记录拍摄、点赞评论。
图|领取物资的小孩忽然向执勤民警敬礼,民警受宠若惊。
该警务服务站实行24小时勤务模式,以“前沿阵地”的职能定位,强化主防体系,落实主防责任,细化人、事、物管控责任,加强“点、线、面、格”治理措施,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接受群众报警求助,提供高效救助和暖心服务。也被群众亲切的称为“建在身边的派出所”。
“这几天你们的辛苦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们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寒冬黑夜地奔波,辛苦了……。”临近警务服务站的马哈买因行动不便,民警将分配的救灾物资搬运到帐篷后,马哈买拉住民警的手动情地说道!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值班日志、对讲机、单警装备……,虽然设备简单,但守护群众的安危冷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首责要务。”永靖县公安局党委委员、禁毒办主任、带队负责人徐永茂坚定地说道。
12月19日凌晨12时40分,接到组建抗震救灾先锋队的命令后,刘明华火速归队,星夜集结,凌晨5时20分,跟随先锋队抵达灾区一线。根据救援任务要求,先锋队分成8个救援小组,在大河家村大寺广场、陈家村、周家村等受灾区域开展营救被困人员、灾区秩序维护、清理坍塌土块、物资转运卸载、搭建安置帐篷等工作。
图|警务服务站民警与小孩握手击掌,互相鼓劲加油
警务服务站结合实际,组织民警开展“百名民警进帐篷”活动,拉近距离安抚情绪,走进帐篷关心冷暖,随时提醒群众做好用火安全,妥善保管自身财物。动态不间断巡查走访,核实信息登记、有序发放物资、调处化解矛盾、宣讲防震知识,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警务服务站在我们跟前,是我们的好邻居,民警给我们打帐篷、搬物资、讲防震知识,看见警灯,咱的心里踏实、暖和!”安置点群众深有感触地说。
截至目前,警务服务站共卸载物资60余顿,救助受灾群众80人,搭建救灾帐篷200顶,开展巡逻防控20次,排除安全隐患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