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以来,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把主题教育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机结合,以调查研究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深入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跨上新台阶,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较好成效,有序推动了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创新监管模式 提升监管效能
省质监总站领导班子精心谋划,科学统筹,针对质监系统人少、事多、面广、责任重大的客观现实,在日常工作中优化赛道,积极引导全省质监系统开拓创新、奋立潮头、勇执牛耳。西安市积极探索推行“121”工作模式(即“一平台、两检查、一协会”),推动监管工作靶向化、精细化、协同化。汉中市制定并实施了《汉中市建设工程检测机构信用评价办法》《汉中市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严格规范工程检测市场秩序,确保工程质量,实现了汉中市房屋建筑工程“鲁班奖”零的突破。延安市以日常监管数字化为依托,建立起可溯源、远程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做到检测流程可追踪、检测报告全受控、预警提示智能化,基本实现了规范监管、精准监管和智能监管,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积极引进“外脑” 实现双向奔赴
省质监总站积极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对症下药破解工作难题,鼓励辖区机构引进“外脑”,以“它山之石”攻监管之“玉”。西安市高新区质监站和江苏加信智慧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上线“西安高新区建筑工地安全文明信用预警平台”,实现了人工与智能的双向奔赴。西安市高新区借助预警平台,实现线上督查结果汇总、整改通知单下发、项目实地整改并线上回复等监督过程完整闭环;通过信息化智慧督查方式,随时掌握项目工地的现存隐患、整改进度、督查记录,通知单在项目建设周期无纸化永久存储,有案可稽,便于督促参建各方落实责任,提升效率;通过手机APP对现场监管项目信息、全景影像、环境治理、整改回复、项目考勤等全盘掌握,通过数据报表“有的放矢”,杜绝主要控制点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情况发生;政府端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督查结果,辅助监管决策。GIS地图可以直观展示各个工地的情况。截至目前,预警平台累计在线监管工程项目232个,涉及主管部门和项目工地使用人员1000多人,下发各项隐患整改1570起,回复率100%,值得在更大范围全面推广。
重大项目引领 着眼标杆示范
省质监总站坚持战略思维,不仅关注未来要做什么,更关注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以重大项目引领未来发展,就成为工作上的一大特色。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建设项目是建筑行业堪为经典的智慧建筑,具有流动的建筑空间,绿色的生态环境,智慧的管控系统,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建造和运维模式,触得到光、看得到影、感知得到四季与环境的对话,咖啡吧、健身房、助眠舱、有氧跑道、图书阅览等功能配置,处处彰显着浓郁的人文关怀,把绿色建筑的理念真正落在实处,推动其项目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未来新型建筑的样板及标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训大楼项目,现已顺利通过中施企协、陕西省、西安市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中期验收以及陕西省绿色科技示范中期验收,该项目最大的亮点是楼宇智能化系统,涵盖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保自动化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等18个系统,该项目将成为西北地区智能化最高的科研办公建筑,也将成为智慧校园、智慧城市的产业孵化基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是全国民航“标杆示范项目”,采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分析、AI智能识别等技术,实现了人机环管风险智能感知,有力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效率,该项目已荣获2023年度国际安全奖之卓越奖,在国资委首届“国有企业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中,“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传承及数字化建造管理模式”获得全国一等奖;沣西新城创新港片区的三一云城一期项目,装配率高于陕西普通项目要求的35%,特别是“筑享云一件一码数字工地平台”,实现数字工厂和数字工地互联互通,施工人员像点外卖一样提报构件进场计划,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工地管理系统,该项目成套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叠合柱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必将成为未来智慧建筑领域的引领者。
省质监总站将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力弘扬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和“浦江经验”,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并把陕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施之长远,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农村危房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县城建设等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效能,牢牢守住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底线,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作者:李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