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 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赵彦彬
摘 要:近年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正在全面升级、纵深推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骨干企业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积累了一大批经验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科技工程公司当前所在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现状分析,现阶段受薪资水平、个人职业发展、企业管理方式、员工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公司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流失比例有所增长,部分青年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职位需求匹配度不高,部分关键岗位骨干员工归属感降低、后备人才培养速度缓慢等问题逐渐暴露。如何通过完善人才选用育留机制留住高素质人才,如何将人才强企与企业改革、转型发展合力向纵深推进已成为科技工程公司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人才培养、企业改革、选人用人
一、“选用育留”人才的重要性。
国企“选用育留”人才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只有解决国企“选用育留”人才问题,才能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深入研究国企“选用育留”人才问题,对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人才压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如何有效地选用、培育和留住人才,是国有企业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
国企“选用育留”人才问题的现状是多方面的。一是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缺陷,缺乏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导致年轻有为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和晋升。例如在人才选拔方面可能存在“论资排辈”、“资历优先”的现象,导致人才选拔不公。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长期规划,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佳。例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可能存在“培养花瓶”、“只培养不使用”,导致培养人才的成本浪费。三是在人才留任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例如在人才留任方面可能存在“薪酬不公”、“职业晋升通道不畅”等问题,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三、原因分析
1.人才层次不合理。实用型人才不足,拥有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和职业技能资质的人才占比不大:许多人才专业面窄,特长单一,能够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急缺。
2.流动机制不够顺畅。正常的内部流动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和规范起来,存在进的多、出的少、上的多、下的少,技能人员转为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少,由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转为技能人员的几乎没有,这样就造成管理与专业技术岗位冗员,而生产一线技能岗位人才缺员。
3.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没有很好的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没有很好的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相衔接,缺乏系统化、长期化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培养培训多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和满意度不够高。
四、对策建议
针对国企“选用育留”人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途径。 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国企应当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机制,综合考虑人才的工作表现、能力和潜力等因素,避免“论资排辈”、“资历优先”的现象。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国企应当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同时,国企应当注重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为人才培养制定长期的规划和目标。 三是创新薪酬的分配模式。制定有效的薪酬体系,增设单项奖励,始终贯彻一个原则:为公司作出的贡献越大,其得到的实际报酬就要越高。特别是提高一线专业类员工的福利待遇,缩小与管理类员工之间的待遇差距。改变以往重管理、轻生产的错误思想,扭转当前员工比例失衡的局面,使一线员工全心全意的投入到项目执行工作中。同时,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注重优秀青年职工的薪资与岗级动态调整,增加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留住青年人才。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在本岗位职系上干成事。四是建立优秀骨干晋升途径。在员工的选拔任用上,按制度要求,做到专业和专长兼顾、现有能力与潜在能力兼顾,使各类优秀骨干人才脱颖而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各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大量充实德才素质好,具有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五是拓展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现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发展方向各不相同,不仅要加强提供青年员工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还要定期与青年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其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愿望,设计和构建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使每位员工在公司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入职培训、师带徒计划的实效性,通过与拥有丰富工作经历以及熟练掌握工作技能的老员工签署师带徒协议的方式,加强新员工融入与培养。指导新员工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等方式,加快对业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使青年员工职业发展路径更为清晰。
国企“选用育留”人才问题是当前国企面临的重要难题,需要从管理机制、人才培养和人才留任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只有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才能更好地选拔、培养和留住人才,从而提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